引导术是中医砭、针、灸、药、按跷、导引的六大医术之一,是一种以身心并练,内外兼修,调和气血,防治疾病,延年益寿为最终目的,通过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三大技术结合而成的一类中国传统养生术和体疗方法。中医导引术除了养生“治未病”,还具有预防便秘痔疮,抗衰老,调节心理健康等作用,深受现代人的青睐,也是唯一不消耗社会资源的自然疗法。
远古先民借其预防治疗疾病
调身,就是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使身体的状态与练习导引术所要求的境界相应。
调息,是调控呼吸的运动,又称练气、调气、吐纳等,通过调控呼吸而孕育和引导内力。
调心是调控心理状态的活动,也称炼神、炼己等,将意识活动从外向转为内向,改变意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进入到一种“虚灵、宁静”的导引练功状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通过中医导引术的锻炼,调身可以使全身骨骼、肌肉放松,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的下降,从而使情绪得到改善。调息则通过呼吸的调整,可以按摩内脏,促进血液循环,增进器官功能,还可以兴奋呼吸中枢,进一步影响和调节植物神经系统。而调心(意守、入静)时对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作用,可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亦能对外感性有害性刺激产生防护作用。
广泛用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中医导引术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在骨伤科的病症中,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征、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症、骨性关节炎等等,在实施治疗后采用一些适合的中医导引术训练,可以起到疏通经络、舒筋活血、补气养血、散寒通滞的作用,从而缓解肌肉痉挛紧张,改善局部或全身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或粘连,加强局部神经、肌肉组织的的营养,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平衡能力,重建肌肉间的运动协调性,促进病症的康复与痊愈。中医导引术作为一种主动性自我调治的方法,往往简便易行,顺势而为,患者易于接受,且主动配合,有助于降低伤病复发率,巩固疗效。
中医导引术的本质是“养性练形”,临床上还常应用于身心疾病及诸多慢性病、老年病的防治。比如失眠,采用安眠药、中药、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的同时结合导引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中医导引术还被用于中风后的康复,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等等。
几种常见的中医导引术
1.易筋经
在所有的中医导引术中,知名度最高的要数易筋经,易筋经相传为印度达摩和尚所创,宋元以前仅流传于少林寺僧众之中,自明清以来才日益流行,现演变为数个流派。“易”是改变的意思,“筋”指筋肉,“经”为方法。易筋经是动功导引术的一种。该功法重视姿势、呼吸与意念的锻炼,按人体十二经与任督二脉之运行练习,锻炼起来气脉流注合度,无迟速痞滞的偏倚现象。
2.五禽戏
五禽戏的流传众说纷纭,传承近两千年,后世发展成了不少流派,基本传承了华佗五禽戏的思想。五禽戏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辅以呼吸吐纳与意念配合,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编创,是行之有效的养生祛病导引功法。以外动内静、动静相兼、刚柔并济为要,坚持五禽戏的锻炼,确能起到导引气血、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效。
3.八段锦
八段锦是调身为主的导引功法,创编于南宋初年,练习中侧重肢体运动与呼吸相配合。该功法柔筋健骨,养气壮力,行气活血,调理脏腑,且运动量恰到好处,既达到健身效果,又不感到疲劳。现代研究认为,这套功法能改善神经调节功能,加强血液循环,对腹腔内脏有柔和的按摩作用,可激发各系统的功能,纠正机体异常的反应,对许多疾病都有医疗康复作用。
4.内家拳法
代表者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以及武当内功拳等。这些拳法除了武术技击作用外,大都与养生内练有密切的关系。比如太极拳把拳术中手、眼、身、法、步等动作,合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锻炼时,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动静结合,柔和缓慢,以意导气,以气动身,疏通全身经络,气达全身,内气发于丹田,并复归丹田,起到了良好的健身、养生作用。
推荐三种导引
1.低头族——常练“米字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