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青清明时节,是天清地明的意思。这时候的天气是春暖花开,杨柳飞飞,此外,清明也是一个养生季节。清明养生应该怎么样,应该注重哪几个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
养生重在清明节
清明是一个尤为重要的节气。中医表示人应四时,春季万物生长,机体也是如此。所以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吐纳调息法对人体阳气有很大的好处。
因此,建议大家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比如公园、广场、树林、山坡等地慢走、打拳、做操,尽量多活动,使阳气增长有路。
而立春之后,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要予以重视。
饮食方面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很多的地方还是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有很多人是不适合吃冷食的,因为因为在清明时节吃这些东西会不耗损或阻碍阳气的情况都应该避免。
“阳气”升发是指脾胃的运动收缩,因此人们春季的食欲通常比较好,不过要注意饮食适度,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多雨阴湿、乍暖还寒。此时的饮食宜温,应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韭菜等时令蔬菜,还有白菜、萝卜等也适宜多吃。另外,清明节气中可多吃些护肝养肺的食品,比如荠菜、菠菜、山药,对身体有好处。
外出踏青 “动”得不宜大
清明节还有踏青、放风筝、荡秋千等放松身心的习俗。“不过,踏青登山一定要量力而行。”踏青等活动与传统意义的锻炼有区别,除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这个季节并不主张人们大幅度地“动起来”。
老年人正常的活动心率一般是控制在105一分钟每次,呼吸应大于等于24次/分钟,对于中青年可以因个人体质有所改变。
患有心脏病、高血压、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肾炎、贫血、肺结核、发热、急性感染以及处于结石活动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强登山。而且,登山也要考虑个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很多人平时很少锻炼,不要逞强好胜一鼓作气地爬上去,以免发生意外。
清明踏青注意事项
注意饮食卫生
春季气温较高,易使某些事物腐烂变质,病菌繁殖活动较为旺盛。出发后注意饮食卫生。选择不同的食物,秉承合理、营养、卫生、安全的原则,选择方便健康的快餐,如饼干、薯片、水果、一次性麦片粥和八宝粥、方便汤(大豆、豌豆、小扁豆)。
再有,如集体出游,可能会组织一些游玩的活动或比赛(如爬山)等等,那么,在出游的前一天或前三四天,要少运动,并每天保证吃500克的碳水化合物来提前进行“碳水化合物大装载”的储备,这样,体内的蛋白质和脂肪在急需中就会被提取出来补给能量。如果不预先储备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在急需之时,身体就会太快地燃烧过剩的脂肪,会导致毒性物质的囤积而毒害身体。
量力而行
春游踏青以近郊为好,最多不超过两天的路程。过远春游,舟车之累,身心疲惫,既不利于健康,也减少了兴趣。另外,要补充各种营养不能乐而忘返,造成过度疲劳。如果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晕眼花等症状,应尽早休息,切忌勉强。
穿戴适当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要带足衣服,以防感冒。鞋子应选用轻便、无跟防滑和高弹性的运动鞋,大小要合适,以免影响血液流通,防止脚趾挤伤和脚底麻木不适。同时可准备戴防风镜和墨镜。
防止昆虫叮咬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各种昆虫滋生的季节,如果你不慎被昆虫叮咬,切莫置之不理,更不可搔抓,而应立即涂擦风油精或皮炎平等糖皮质制剂,被松毛虫、蜘蛛、蜜蜂、蝎子等叮伤后应冷敷处理。
吃“两多一少”很重要
1、多吃“柔肝”的食物
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等。
2、多吃“祛湿”的食物
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如白菜、萝卜、芋头等。
3、慎吃“生发”的食物
中医认为,清明正值肝阳上升时节,故不宜进食竹笋、咸菜、鸡、海鱼等“发物”。有慢性病的人要忌食。
喝
两种养生茶可以常喝
1、黄芩茶
做法:黄芩6克,绿茶3克,将黄芩用200毫升水煮沸,然后用它来冲泡绿茶,5~10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清热燥湿、泻肺火、解毒、利尿、降压、镇静等功效。
2、桂圆红枣茶
做法:桂圆红枣各5颗,用沸水冲泡。最好将红枣划开。
功效:具有补心脾、益气血、安神、润肺等功效,主治倦怠无力、失眠健忘。
穿宜宽袍大袖不穿白色
中医建议清明时节宜“被发缓形”。
“被发”就是指该生发时就不要有约束。要做类似于不把头发扎起来,而随其披散着的事情,以此适应生发之机。
“缓形”就是在形体上也不要有约束,穿着宽松的衣服。
此外,春天是主肝的季节,肝对应的颜色是青绿,春天的打扮也应该向蓝和绿靠拢,可以稍微带点红,但别穿白。
住夜卧早起7-9点好吉利
春天重在生发,不能总睡觉来阻碍身体气机的生发,应从起卧时间上做起,尽量做到夜卧早起。
当然,这里说的晚睡,并不是让人熬夜,早起也非“起得比鸡早”,而是相对于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适当地晚睡早起能让人神清气爽。
早晨7点—9点是辰时,胃经最旺,可以在此时起床并进食。
行多动少静春练别赶早
清明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要多“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
另外,外出踏青,“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等病人,不要逞强登山。
玩宜放风筝
中医认为,只有春天最适合放风筝,因为春季天地的气都往上走,这时候放风筝,顺应了天地之气,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清明要防这些病
1、防感冒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细菌、病毒容易滋生,如果这个时候出门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
清明时节外出游玩的时候,应带上备穿的衣服以及感冒药,遇到不适时,应该及时治疗,不要影响到节后的工作生活。
2、防心脑血管病
天气的多变再加上清明扫墓容易使人悲伤、心情不好、情绪低落,可能会导致和加重一些心脑血管患者的症状。
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
3、防情绪病
由于清明前后天气忽冷忽热、阴晴不定,因此精神疾病、皮肤过敏患者明显增多,同样也成为抑郁、焦虑等精神疾患的高发期。
因此提醒中老年朋友,一定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
4、防腹泻
清明时期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很高,所以饮食上需要遵循抗病毒原则。
踏青和祭祀期间,应多喝水,另外要注意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无机盐,比如小白菜、油菜、胡萝卜等。
另外还应注意多食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比如蛋黄和豆类等。
关清明节的养生常识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1、清明节前后,风多、雨多
清明时节,风比较干燥,加上人体内肝火旺盛,内外相结合,就容易出现口干、鼻干等症状,在外出时,除了保暖,还要多饮水。
饮食方面,以平肝补肾润肺为主,以健脾扶阳祛湿为食养原则,姜、葱、韭菜宜适度进食,要避免吃燥性、刺激性食物如羊肉、辣椒等,多吃新鲜上市的果蔬。
2、外出踏青着重护肤和胃
春天,风和日丽,柳丝吐芽,经过冬寒季节,人们只能让情趣生发,切不可扼杀。应多做户外活动,到山清水秀的郊外春游,助其畅达,赏心怡情,心胸开阔。对养生保健大有益处。
从清明节开始,虫类的活动开始活跃,到野外应避免深入草丛,最好穿着长袖衣裤及长靴,束紧袖领及裤脚口,避免皮肤暴露。
另外,许多人外出踏青的时候会顺便采摘一些野菜回去吃,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野菜如:马齿苋、芥菜、灰菜、马兰头和红花草等含有光敏性物质,易引发皮炎,有光敏性疾病,或曾被晒伤,以及有红斑狼疮的人最好不要食用。
3、扫墓凭吊,不可悲伤过度
清明节是重要的祭祀节日,许多人难免睹物思人,悲痛万分。这种悲伤、抑郁的情绪,不宜持续得过久,对健康不利,尤其是本身就有心理隐患和疾病的人,不要过度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不能自拔。
有心脑血管疾病、血压偏高的人,更要注意不要劳累或伤心,要多提醒自己稳定情绪,扫墓时最好有亲人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