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冲病灶也叫好转反应,是被瘀堵的经络(病体、阴寒)遭到阳气冲击时阴阳博弈的现象。气冲病灶的前提是疾病已经存在,如果没有疾病,气流畅行无阻,自然就不会有气冲病灶的现象。
古人云:“药不瞑眩,厥疾弗瘳”。就是说,服药后,如果人体没有明显的反应,则疾病不易治愈。不光汤药如此,艾灸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气冲病灶是艾灸治疗的必经阶段,一般要经历3个过程:找病、翻病、退病。
找病:就是本来没有病,但在治疗中新出现了病;翻病:就是原来得过这个病,但是曾经治好了,现在又出现了;退病:就是所有的疾病开始缓解消退。
1、找病
在艾灸治疗的过程中,阳气增加,气血运行加快,当气血运行受到阻力而体内能量又不足以冲开病灶时,气就会自动改变运行路线,同理,当气在另一条路线再次受到阻滞时,便会再次改变路线,如此不断循环,一方面能够将体内可以冲开的小病灶(气滞点)全部疏通,另一方面可以把暂时冲不开的病灶暴露出来了,这个过程就是找病的过程。
试想一下,病灶潜伏在体内,虽未发作,但就好比一颗不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爆炸了。而找病可以将病灶提前暴露出来,然后再解决掉,防患于未然。
2、翻病
找病过程使多数经络变得更为畅通,自身的能量也在艾灸治疗过程中得到增强,当能量足够强大时,气机就会直接冲向已经暴露出来的病灶,并不断加大力度冲击,使各种病灶的症状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旧疾都会被翻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翻病的过程。
在翻病过程中,患者往往会明显感觉出身体的不适,病情常会出现加重反应,有人通俗地将这一阶段称为“大死大活”阶段。这是因为病灶在体内长期存在,身体已经有了一定的适应性,产生了暂时性的病理平衡。艾灸后,人体正气增多,就有了与邪气对抗的资本,在正邪博弈的过程中,病灶部位的生理功能(包括感觉功能)逐渐恢复,对疾病感觉也就敏感起来,于是比原先更多地感觉到症状,造成疾病比原来加重的错觉。
不少患者由于对艾灸机理不了解,往往在这个阶段退缩了,放弃艾灸导致半途而废,实在可惜。翻病过程实际是患病部位机能恢复的表现,这是艾灸给人体的奖励而不是惩罚,此时应乘胜追击,随着正气日益充足,病灶便可逐渐消除。
3、退病
病灶和正气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后,随着调整的深入,体内的能量不断得到补充,病灶(大的气滞血瘀区)在正气的不断冲击下,逐渐化解、缩小乃至完全消失,各种疾病症状也会逐渐减轻、消失。这个过程就是退病的过程。
综上所述,气冲病灶是艾灸治疗的必经阶段,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病灶的形成非一日可成,自然调理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在艾灸过程中,要多一点耐心。作为疾病能否治愈的“分水岭”,此时继续,则疾病得愈,此时中止,则功亏一篑,请务必坚持。
气冲病灶还有一个独特优势,就是:主动将未知的疾病挖掘出来。我们都知道,尽管现代医学高度先进,但还是有很多疾病没有办法通过仪器检查出来,但气冲病灶就能给人体最精确的反馈。
疾病的本质:经络不通
看了上文,其实我们可以从气冲病灶的角度来进一步理解疾病的本质——经络不通。因为经络畅通就不会有瘀阻,自然也就不会有气冲病灶的现象。
中医眼中的人体分为3个层面:精、气、神——精代表人体的物质层面,气代表人体的能量层面,神代表人体的信息层面。
人活着,就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精气神就在不断流通。所以,从中医角度看,一个人是否健康,无非是两个条件:一是物质、能量、信息是否充足,二是三者的流动是否畅通。也就是说,疾病无非两种:不荣或是不通。
不荣大家都可以理解,就是量不够。那么,怎么才能通呢?关键就在于经络。
《黄帝内经》有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这句话里,“分肉之间”是虚空之义,就是说,经络的本质是“空”,而不是“实”,只有在“空”的状态下,人体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才能够畅通无阻,人体才能健康。而一旦经络瘀堵,人体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运行不畅,精气神就都会出问题,疾病也就发生了。可以说:经络通,则百病无;经络堵,则百病生。
所以,我们一直强调要疏通经络,要多做艾灸,原因就在于此。作为疏通经络最为有效的疗法,建议大家将艾灸放到日常养生的首要位置,并且要“生活化”,就是要把它跟一日三餐一样,融入生活。尤其是经络渐堵的中老年人,以及天生容易体虚体瘀的女性,更应经常艾灸,疏通经络,这样才能远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