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大如年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2月22日6时23分,迎来“冬至”节气。从冬至起,白天开始变长,一阳始生。

专家表示,作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冬至素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也意味进入“数九寒天”。

古代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是个吉祥喜庆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值得庆贺,因此,冬至又称“冬节”“亚岁”“一阳节”等。

冬至后即开始“数九”,俗称“交九”,意味进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所谓“数九”,是指从“冬至”当天算起,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从“一九”数到“九九”,冬寒就变成春暖了。

冬至天气

雾霾冷空气交替出现 东北华北迎降温

中央气象台预计,21日起,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华北中南部、黄淮、汾渭平原等地的霾天气自北向南将逐渐减弱或消散,但在冷空气影响前,上述地区仍有轻至中度霾,局地重度霾。24日,华北中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大气扩散条件再次转差,有轻度霾,局地中度霾。南方大范围的阴雨已拉开序幕,元旦前将基本维持多阴雨的格局。

冬至习俗

冬至在我国古代被当做一个较大的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而且有庆贺的习俗。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从古至今,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冬至非常重视。商周和秦代,将“冬至”作为一年的岁首。汉代之后,确立冬至为“冬节”,官府有一套隆重的祝贺仪式,叫“贺冬”。到了宋代,冬至被定为“法定节日”,例行放假。宋代童谣说:“冬至大似年,家家吃汤圆。老师不放假,学生不把钱。”明清时代,民间有“肥冬瘦年”之说。

上坟祭祖,结算工钱

过去扛活的佃户,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现在,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祭祖。河北《深泽县志》记载:“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意思是说,冬至祭祖、拜谒尊长,要像过元旦一样举行隆重的仪式。

北方饺子,南方擂圆

冬至大如年,所以好吃的很多。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这是人们熟知的。

“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对吃饺子的俗称。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还乡时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非常难过,就叫弟子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施舍给百姓。乡亲们服食后,耳朵都治好了。

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吃饺子的习俗,还出现了“不吃饺子掉耳朵”的说法。

冬至时,浙江人习惯吃“冬至圆”。在台州,擂圆是重头戏,“圆”意味着“团圆”“圆满”,擂圆是用糯米粉做的,先把糯米粉和温水揉成面团,再摘成醋碟大小的圆子揉圆,煮熟后放在豆黄粉里滚拌,因为这个过程方言叫“擂”,所以冬至圆起名叫“擂圆”。

夹一个粘满豆粉的擂圆,趁热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滋滋、暖烘烘、软绵绵,一股幸福的滋味油然而生。

馄饨拜冬,豆腐致富

吃“冬至肉”,是南方冬至扫墓后同姓宗族祠堂按人丁分发“胙肉”的古老食俗。有谚语称:“吃过冬至肉,身体赛牛犊。”

“供冬至团”也是江南习俗。冬至团是以糯米粉为面团,内包肉、菜、糖、果、豇豆、赤豆沙、萝卜丝等蒸成。

“馄饨拜冬”是北方的冬至食俗。《帝京岁时纪胜》说:“预日为冬夜,祀祖羹饭之外,以细肉馄饨奉献。谚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之遗意也。”之所以选用馄饨拜冬,是因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冬至养生

“冬藏”避寒邪

从中医阴阳理论说,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们应当加强对身体的保健,可以延年益寿。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大自然的规律。我国中医学认为“天人相应”,冬至到小寒、大寒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在此期间应注意养生“冬藏”。

冬至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时阴寒之气最重,要多着衣、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动。如果外出,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帽子、口罩、手套避免寒气入侵,以防发生冻疮。

 

微信图片_20181222100857.gif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微信图片_20181222100924.jpg

今天6时23分,迎来“冬至”节气,我们迎来一年里黑夜最长的一天。

冰益壮,地始坼,自此进入隆冬时节。

冬至又叫“冬节”

是古人计算二十四节气的起点

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祭祖,彼此贺冬

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古人看来

冬至是一年中阴阳转换的关键节气

此时的物候也符合着

古人对阴极阳生的理解

一候蚯蚓结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

此时阳气虽已生长

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

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

糜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

古人认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

而冬至一阳生,糜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由于阳气初生

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

并且温热自冬至开始

我们正式进入“数九”天

各地有不同版本的“九九歌”

生动形象地记录

冬至到来年春分的物候变化

比如华北地区就有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而江南地区则流传

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

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

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

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

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

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阴地。

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冬至是健康“储蓄”的好时节

宜潜阳补温,敛阳护阴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

保持畅达乐观的心态

注意保暖,多吃补益身体的食物.

苦寒时节里,寂静独处中

倒是给人更多空闲

打磨心性,品味时光

六阴消尽一阳生。

暗藏萌。雪花轻。

九九严凝,河海结层冰。

二气周流无所住,

阳数足,化龙升。

元代尹志平的这首

《江城子·龙阳观冬至作》

 

就道出了冬至的时令规律阐明阴阳转化的自然玄机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而白居易笔下的《邯郸冬至夜》则多了几分游子的情思“抱膝灯前影伴身”是乡愁“还应说着远行人”是幸福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在杜甫的《小至》里

则可以感受到诗人舒畅的心情

冬至,春之先声也

寒冬虽然渐行渐近

但在呼啸寒风中

依稀可以听见

春天的脚步隐隐传来

就让我们在这美好的冬日里,总结一年的收获,迎接新年的到来。

冬至补肾正当时,小编教你一套养生操

 

 

 

 

 

Next Post

今日冬至吃饺子

周五 12 月 21 , 2018
至节气为什么要吃饺子?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及传说 至节气,冬至节气吃什么好?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一天还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