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气开迎冬至养身生阳早准备

明天就是冬至了,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在冬至祭祀神灵和祖先,此后形成节日习俗,民间也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冬至这一天有很多讲究。

冬至生有讲究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并称其为“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那么,在古代,冬至是怎么过的呢?

在古代冬至会放假

在古代,年节、寒食和冬至并称“三大节”,冬至被视作“亚岁”。“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这一天是个吉祥的日子,预示否极泰来,值得庆贺。

相传,在汉代,冬至的假期有五天之久。据《太平御览》记载:“冬至始,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之众,亦家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礼。”

皇帝祭天

据文献记载,早在汉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习俗,后经历代逐渐制度化。祭天仪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该祭祀体现了国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怀,表达了为天下苍生祈求风和日丽天气的愿望。

冬至会“预言”

在古代,民间以冬至日的天气好坏、冬至节气在一月中的位置,来预测往后的天气。

“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的意思则是说:冬至这天如果是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是晴天;而如果冬至那天是晴天的话,过年那天就有可能是阴天,甚至下雪。

数九消寒

古人认为从冬至开始,要过完九个“九天”,即九九八十一天才会寒尽春来,大地回暖,所以才有“数九寒天”这一说法。期间人们许多活动因为寒冷受到限制,尤其娱乐活动较少。所以为了消除从冬至到立春这一段漫长日子的寂寞和寒冷,人们发明了“数九”的消遣方法。

从明代就开始,民间便有画“九九消寒图”的风俗,也称“九九图”。人们一天画一笔数过这八十一天,表达一种迎春的殷殷心意。

冬至吃饺子和馄饨

冬至,北方的习俗是吃饺子、馄饨,南方则是吃汤圆。其实在古代,北方和南方(主要是浙江地区)都是吃馄饨过冬至的,现在每天都能吃的馄饨在过去是冬至的“独家”食品。而冬至馄饨的意义主要在祭祀,其次才是食用。

玩冰

在五代王仁裕所撰写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描写了杨贵妃在冬至玩冰的场景:“冬至日大雪,至午雪霁有晴色,因寒所结檐溜皆为冰条。妃子使侍儿敲下二条看玩,帝自晚朝视政回,问妃曰:‘所玩何物耶?’妃子笑而笑曰:‘妾所玩者冰筯也。’”冬至北方气温低至零下,大地河流结冰,是玩冰的好时节。

穿新衣

北宋时,冬至一到,人人都会穿上新衣,“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累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东京梦华录》)即使再穷困的人,也会借钱换上新衣。

写大字

明代冬至,人们常涂绘“九九消寒图”,这源于古人冬至“数九”的习俗。“数九”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九尽桃花开”,天气就暖和了。

天时人事日相送

冬至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尤其受到重视。对许多苏州人来说,冬至节是一年之中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

为什么苏州人如此重视冬至节呢?原来,苏州人奉周朝王子泰伯为始祖。而周朝历法是将冬至日作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尽管经历千年岁月变迁,很多传统风俗依旧流传至今,可以说苏州人对过冬至节的重视程度和丰盛程度在全国范围也是数一数二的。

和春节一样,苏州人过冬至也有着隆重的程序和仪式,非常讲究。祭祀拜冬、冬至团圆夜饭、品冬酿酒、喝赤豆粥、吃团子和馄饨、尝羊肉和方肉……除了吃喝团聚,以前还有“卜晴”的旧习。下面小编就一一为大家介绍这些美味及其背后蕴含的意义吧。

祭祀拜冬。这是冬至夜非常隆重的一道礼仪,追思先祖,缅怀前人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苏州建城已经2500年了,据说当年周太公长子泰伯主动让贤王位,远走吴地,也就是今天的苏州,所以泰伯被尊崇为苏州城的开拓者,也是苏州人共同的祖先。

泰伯作为周王长子却主动让贤,这种高风亮节一直受到后人仰慕。也正是他将周朝历法带到姑苏,苏州人重视冬至节的传统由此开启。今天的苏州还有泰伯庙,作为吴人始祖的泰伯也享受着群众的顶礼膜拜和鼎盛香火。

我国自古就流传着冬至给父母长辈送鞋袜的礼节,以表子女的一片孝心。送鞋袜给长辈寓意深厚。子女希望父母穿上自己做的鞋子能够吉祥如意并储藏更多的福气,祝愿父母能够健康长寿。三国时期,曹植就向父亲曹操敬献过鞋袜,还写了一篇《冬至献袜履表》:〝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

冬至一天养生

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养生重点

冬季养生要藏阳气,重点在“躲”。躲暴饮暴食、躲寒凉、躲是非等。冬至补阳,太阳是天下第一大补品!要晒后背阳气。冬至养生饮食不可过咸,咸伤肾。

冬至也是养生的最佳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应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每年冬至,关于吃饺子还是吃汤圆总是争论地络绎不绝。但其实,饺子和汤圆都具有很好的补阳防寒作用!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这种说法来源于医圣张仲景,他看到严寒中百姓耳朵被冻坏,故用面包了驱寒药材,煮熟做成“娇耳汤”治好了百姓的耳朵。——出自《伤寒杂病论》

如今冬至吃饺子不再是为了治冻耳朵,不过其面、菜、肉的合理搭配使饺子成为了一种营养全面且易消化吸收的美食。冬至吃饺子可以用羊肉、白菜、大葱、韭菜、萝卜等做馅,这些菜均偏温热性,对身体能起到一定的温阳作用。

冬至吃汤圆在江南较为盛行。做汤圆常用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红豆等亦是温热性味,有较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和健,饮食营养才会被身体吸收利用,提高机体的抗寒防病能力,最适合在冬天食用。

冬至养生防病

1、防冻疮——搓手按脚

冻疮多发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时发生,若能未雨绸缪,积极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或防止冻疮发生。

预防冻疮首先是要进行耐寒锻炼,增强人体的耐寒能力: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和洗手、经常搓手、按摩脚、耳等部位,促进这些器官血液循环,是预防冻疮的好办法;还应坚持适当的锻炼,进一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预防冻疮要注意全身保暖:有些人害怕冻手冻脚,穿上厚厚的鞋袜和手套,结果还是生了冻疮,这是因为没有做好全身的保暖造成的,预防冻疮做到全身整体的保暖才是上策。

对于过去已生过冻疮的部位,应特别注意保暖防湿:作好居室防寒、保暖和防潮,室内温度最好能保持15℃以上,相对湿度50%左右。凡手套、鞋袜等保暖用品,要宽大、松软、干燥。鞋袜不能太紧,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化纤织品吸潮性不如毛棉织品,并会产生“静电效应”,使血管收缩,最好不要使用。

预防冻疮还可以通过食物温补和药物预防:适当吃些牛肉、羊肉等温性食品,改善营养供给情况,增强身体的耐寒力;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寒冷前服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另外还要增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入,也可在易受冻部位搽抹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也能免遭冻疮来袭。

2、呼吸道疾病——注意通风

冬至日四招对抗呼吸道疾病:

注意居室通风,减少和抑制病菌病毒繁殖。

提高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注意自我防护,尽量少去“高危场所”。

3、防心血管疾病——御寒保暖

冷锋过境谨防病变

“冷锋”是一个气象名词,具体是指冷空气与暖空气的交接面,而这个交接面是被冷空气推动的(也就是冷空气势力更强大些)。冷锋过境是一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于气温、气压、降水、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

冷锋过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其中,心血管病患者对此最为敏感,每当冷锋来临,在气温由高变低、风力由小变大的转换期内,心脏疾病发作频繁,约有一半左右的心肌梗塞和冠心病患者,病情不同程度地加重。另外,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咯血等病症都随着冷锋的逼近而加剧。

阴霾天气空气污染严重

霾就是空气遭受污染的产物,对健康危害很大。因为特小的微粒可直接侵入人体呼吸系统、肺部和血液,引发哮喘、肺癌、心脑血管病和其他疾病。霾一还会影响人的情绪,人常常显得没精打采。

冻雨对健康不利

冻雨,顾名思义就是雨滴与下垫面或空气中物体相碰,立即冻结于表面的雨。它对人体健康是十分不利的,首先,冻雨的形成表明近地层空气温度低于0℃,天气比较寒冷,容易诱发呼吸道和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冻雨降落时打到脸上或手上,容易直接导致冻伤,所以,冻雨天气发生时,必须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下雪需防雪盲症

雪对人体健康有很多益处,民间就有“雪水是良药”的说法,但也不可忽视雪对健康的一些不利影响,最普遍的影响就是容易导致雪盲症,一般发生在雪后天晴、气温较低的白天,形成此病的主要原因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经雪地反射到人眼的角膜,从而引起角膜损伤,其症状是畏光、流泪、奇痒、刺痛、水肿、异物感等。 

 

Next Post

今日冬至大如年

周五 12 月 21 , 2018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中国天文年历》显示,12月22日6时23分,迎来“冬至”节气。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