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高温闷热,雷阵雨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伤津耗气,人体感觉甚为虚弱。这个时候最容易发生中暑。因此,调养以清暑、健脾养胃为主,饮食最好以清淡、滋阴食品为主。
清补是指人体在高温下比在低温下代谢速度快,体能消耗也更大,所以夏天更需要增加营养。 以前人们把夏天乏力、睡眠不足、精神不好、抵抗力下降,一股脑归罪为“天太热”,却很少想到是跟营养摄入不足有关。
清补,就是选用具有一定驱暑生津功效的食料,以补充人体的消耗。”吴美云介绍,清补食料包括:鸭、鸡、猪、鱼肉、蔬菜、豆制品、绿豆、瓜类蔬菜和水果,这些食品利于清热降暑。还可进食绿豆粥、扁豆粥、荷叶粥、薄荷粥等“解毒药粥”。人在夏天出现身体倦怠无力、头昏头痛、食欲不振等还跟缺钾有关。因此专家提醒,热天防止缺钾最有效的方法是多吃含钾食物,新鲜蔬菜如大葱、芹菜、毛豆,水果如草莓、杏、荔枝、桃子、李子等含有较多的钾,可多食。
清补适宜人群是正常人或略微虚弱者。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也是雷雨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子最集中的时期。天气潮湿闷热,在户外或高温环境工作的人很容易中暑,因此,应该及时补水,注意清热祛火。冬瓜汤、绿豆汤等消暑佳品自然深受大家喜爱。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使用这些寒凉之品,因为时值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口淡乏味、精神萎靡等“虚”的表现,这时如果一味食用寒凉之物,反而使胃口更差,营养吸收不良,严重的甚至会出现消瘦的情况。对大多数人而言,长夏暑热常常是“无病三分虚”。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机可乘。所谓“清补”,就是食用甘凉滋润之品,补益人体损伤的气阴,这种方法既避免了补气药的温燥,又避免了清热药的苦寒伤胃,补而不燥,清而不寒,既消解了暑热,又增强了体质。
清补的常用药物有西洋参、石斛、麦冬等,可以用来泡茶或煲汤。如果热比较盛,小便较黄、口干较明显者,可以加用竹叶、荷叶、西瓜皮等煮水代茶,以加强清热作用。
在这时,不是一味清凉,还要注意清补。所选食物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阻碍脾胃,导致消化不良。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清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清补补品鸭肉具有补虚清热、除湿解毒、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效,适用于治疗虚劳吐血、脾虚温热等症。现代营养学认为,鸭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和B2、尼克酸等营养成分。体内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适合吃鸭肉,特别是有低热虚弱、食欲不振、咽燥口干、便秘少尿、脾虚水肿、自汗虚汗、遗精早泄及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患者更为适宜。
西洋参。性凉而补,能扶正气,降火,生津液,除烦倦。酷暑盛夏,炎热多汗会损耗正气,损耗人体的阴津,伤阴生虚火,出现疲乏体怠、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可取西洋参1~2克,泡开水代茶饮。
鱼类。鱼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高达20%,是普通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鱼肉中还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对骨骼生长十分有利,而且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鱼肉中脂肪虽然含量低,但其中的 ω-3脂肪酸对人体的健康功不可没。研究证明鱼肉中的ω-3脂肪酸具有降糖、护心、抗癌等多种功效。尽管祖国医学认为不同种类的鱼的性味存在差异,但只要注意选择,同样不失为夏季养生的佳肴。
泥鳅。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并含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尼克酸等物质,因而有人将它称为 “水中人参”。祖国医学认为,泥鳅有补中益气、解渴醒酒的功能。可用于治疗渴饮无度、温病热盛口干、阳痿不举,以及传染性肝炎、痔疮、疥癣等症。此外,泥鳅皮肤上分泌的黏液,也是一种药,药名叫“泥鳅滑液”,可用来治疗小便不通、热淋、痈肿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