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自然界经过春夏的生长万物结果,从容安定地步入理收获季节。大地上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养生要顺应自然界“收”特点广收博敛;特别是要收敛阳气,及时把阳气收进体内,做到正气内存,以防燥邪寒邪损阳。
秋分后阳气收敛,阳藏则生乏。养生要顺应自然界特点,正确面对秋分时节草枯花凋等秋天肃杀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要从生活起居、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节;要早睡早起,适当运动,积极锻炼身体,并选择一些宁心敛气的娱乐活动,如书法、绘画、赏花、登高望远等,以开阔的视野,豁达的内心,与大自然保持一致,敛集真气;还要正确对待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和神态,顺应秋之“容平”,收神安志,达到神志安宁。
平衡阴阳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节相等的节气,应“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因此,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
”阴平阳秘“有其不同的宜与忌。对于那些阴气不足,而阳气有余的老年人,则应忌食大热峻补之品;对发育中的儿童,如无特殊原因也不宜过分进补;对痰湿质人应忌食油腻;木火质人应忌食辛辣;对胃寒的人应忌食生冷食物等。不论是哪种人,其实质都应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失调。
养肺防燥
秋分时节燥邪耗津伤肺。养肺以“收”为主,首先是固护阴津,补充水分,养阴防燥;运动宜选择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作息上要调整到早起早睡的习惯,早卧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更好地收气养肺。
秋燥有温燥、凉燥之分。秋分以后天气渐冷,会以凉燥为主,燥的症状外会增加受凉的表现,如畏寒怕冷、咳痰发白等。故此时亦需注意防寒保暖、固护阳气,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适度“秋冻”,少吃生冷食物,注意固护脾胃,以防寒冷刺激引发旧患。
运气早睹
四运:主运为金运(燥),主运为金运(燥)——处暑后第七日起(2022年8月30日-2022年11月11日),具体时辰是酉正三刻起。
五之气,(秋分——立冬)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阳寒水。(2022年9月23日-2022年11月21日)
阳气乃去,寒气乃至,雨水乃降,由于阳气收敛,化气门闭,刚硬的树木早早为之凋零,通晓养生之道者,就会居周密处,以避寒气。
清润温补
秋分时节护阴润燥,以养肺为先。在这个季节,燥邪容易耗人津液,人们很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现象。因此,秋分时节日常调养应以“喜润恶燥”为主。
1、百合润肺。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加粳米熬粥,放冰糖后食用,可清热润肺,滋补益中。
2、枸杞温补 。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可经常食用。
3、银耳生津 。银耳乃药食同源之物,药性平和,有扶正固本和很好的滋补润泽作用。秋季干燥,银耳莲子粥可谓是清热去燥、滋阴养胃的佳品。
4、萝卜开胃。 多吃萝卜,可以有效地缓解喉部的不适,达到止咳化痰的效果。秋分容易肠胃不适,萝卜可以促进肠胃的蠕动,对食物进行完整地消化,还能刺激人们的食欲,避免秋季食欲不振的问题。
5、梨清肺。梨是秋天最好的水果,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等功效,可以蒸食、煮汤,还可以捣泥成梨糕,对肺热、咳嗽、咽喉肿痛效果极佳。
6、沙参、麦冬、燕窝、雪蛤等都是秋季养生常用的药膳,可以将其搭配在食物中食用,或是煮粥煲汤饮用;日常可以多饮一些菊花茶、枸杞茶、栀子茶或柠檬茶等帮助人体去除秋燥。
民间习俗
1、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
2、竖蛋。“秋分到,蛋儿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身量匀称”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竖放在桌上,失败者虽然多,成功者也不少,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3、送秋牛。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4、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5、候南极。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6、放风筝。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