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时节话养生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7月22-24日之间。“大暑”与“小暑”一样,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大暑”表示炎热至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时常有大的雷雨出现,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在如此燥热的天气下该如何健康养生呢?
药食同粥防中暑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
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至通风处休息,多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夏季预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有条件的人,进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鲜藿香叶、佩兰叶各10克,飞滑石、炒麦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饮。也可在暑热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在大暑节气,典型的“度暑粥”可以选择绿豆百合粥、西瓜翠衣粥、薏米小豆粥,这些食材都具有补气清暑、健脾养胃的功效,可以帮助大家安度盛夏。药粥则对老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均适宜,大暑喝粥,可以放一些拇指淮山、茯苓等药材,祛湿效果会更好。

冬病夏治养生保健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一些冬季常发而以阳虚阴寒为主的慢性病,可通过伏夏的调养和打理,使病情逐步得到好转,甚至完全痊愈。
在高温的天气里,要避免高温出行以防中暑。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许多城乡居民家里安装了空调。在使用时一定注意不要让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因为酷热的天气,人体消耗过大,抵抗力相对减弱,如若过度贪凉,久卧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极易损伤机体。
夏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各种微生物及细菌的繁殖期达到鼎盛,人们饮食方面要讲究卫生,特别是食用新鲜瓜果时一定清洗于净。对于存放时间较长的饭菜,要蒸煮后再食用,防止腹泻、痢疾等夏季常见病的发生。
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起居及工作,就能安然度过暑热的天气了。大暑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痉夏、中暑等病。
如果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养生中尤其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暑天,运用饮食的营养作用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夏季的饮食调养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夏令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
《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著名医家李时珍尤其推崇药粥养生,他说:“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也。”
药粥对老年人、儿童、脾胃功能虚弱者都是适宜的。所以,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旧食二合米,胜似参茂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可见粥养对人之重要。
药粥虽说对人体有益,也不可通用,要根据每人的不同体质、疾病,选用适当的药物,配制成粥方可达到满意的效果。
健身益寿不可缺

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占人体重量的70%左右,传统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冷开水。
实验结果也表明。一杯普通的水烧开后,盖上盖子冷却到室温。这种冷开水在其烧开被冷却过程中,氯气比一般自然水减少了1/2,水的表面张力、密度、豁滞度、导电率等理化特性都发生了改变,很近似生物活性细胞中的水,因此容易透过细胞而具有奇妙的生物活性。
根据民间经验,实验结果,每日清晨饮用一杯新鲜凉开水,几年之后,就会出现神奇的益寿之功。日本医学家曾经对460名65岁以上的老人做过调查统计,五年内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凉开水的人中,有82%的老人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牙齿不松,每日能步行10公里,在这些人中也从未得过大病,由此说来水对人体之重要,是千真万确的。
除水之外,酒、汤、果汁等都可称为饮品。合理选用都能对人体起到很好的强身健体的作用。
盛夏阳热下降,细蕴熏蒸,水汽上腾,湿气充斥,故在此季节,感受湿邪者较多。在中医学中,湿为阴邪,其性趋下,重浊勃滞,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食疗药膳以清热解暑食物为宜。
大暑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雨水最多的时节,高温闷热,且多雷阵雨,暑湿之邪乘虚而入,伤津耗气,使肌体出现苦夏、中暑等症。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日光中紫外线的含里较高,尤其是中午日光直射,且室外气温高达40℃以上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室外。若必须外出,需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戴太阳镜,并适当用防晒霜,以免晒伤和中暑。大暑还是农事耕作最为繁忙的时节,防暑降温成为这一节气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大暑天气,合理饮食,注重饮食的营养作用,从而养生益寿。是减少疾病、防止衰老的有效保证。天气炎热,要注意养心,切忌情绪不定,动怒无常。
调整精神情绪,切勿“大动肝火”
中医认为,人体与外界自然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具体地说就是气候变化会引起生理和精神情绪的变化,那么人体的精神心理、心态情绪就要随着自然和季节气候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大暑时节,肌体积热过多,人们易动“肝火”,出现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情绪中暑”表现。现代医学生理学也认为,高温的气候会影响人体下血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继而影响大脑的神经活动和内分泌的激素分泌,于是产生一系列类似“中暑”的症状,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而对于老年体弱者,类似的情绪障碍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会引发碎死。因此,大暑时节人们要注意防止“情绪中暑”的产生。
保持平和心态,防治慢性疾病
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说的是越是天热,我们越要心静,尽量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在酷暑之时,就应该保持不急不缓、心平气和的状态,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心静了,“气”自然就会“和”,而“气”“和”了,肌体就能释放足够的能量,使身心舒展放松,心也就自然平静了。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患者在夏季养生中更应该细心调养,重点防治。
前面我们提到,酷暑之时人们容易受到暑湿的侵扰,出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等不适,以及苦夏、中暑等疾病。因此,我们要根据大暑时节的特点,做好养生保健工作,远离不适和疾病,平安度过大暑。
良好心境要保持
炎热大暑,人体热量不断积累,生活中如果不能调整好心态,就容易引发乏力、头晕、胸闷等症状,为此,大暑养生首先得保持良好的心境
心静自然凉,凡事都应以平常心态去面对,选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和发泄,切勿大喜大怒。
日常起居调整好
大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的睡眠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出现入睡困难、失眠等睡眠障碍,继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工作。为此,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最好能睡个午觉,以保持精力充沛,增强免疫力。酷热夏季,人体出汗较多,体内水分流失较快,使人们容易出现口渴、困乏等不适。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因此每天应多喝水,以补充肌体所需水分。
防暑措施要做好
大暑时节湿热交蒸,高温高湿使人体汗液不易蒸发,或是高温造成汗液排出过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则易发生中暑。那么在酷暑之时,应该怎样做才能防止中暑呢?首先,每天应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那时身体己经处于缺水状态了。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要备在身边。其次,夏日出门别忘了带上防晒用具,如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以避免受到毒辣的日光照晒。而老人、小孩以及体质较弱的人,应尽量减少出门。大暑天气,酷暑多雨,所以暑湿之气比较容易乘虚而入、因为暑气很盛,心气比较容易亏耗,特别是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以及从率户外劳动的人一定要谨防中告。当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里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就可能是中暑的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中暑者抬到通风阴凉处休息。最好同时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
预防中暑应科学选择有效的防暑降温方法
主动饮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当人自觉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一定要定时补充水分,当出汗较多时可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睡眠充足。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劳逸结合。因为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
饮食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少吃冷饮。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不能用啤酒和饮料解暑。趁暑化湿解冬病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症,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此等慢性病的人可以利用好大暑这个时节,通过艾灸、穴位敷贴等方式,利用补充阳气来达到疗养效果。若是一些体质热的慢性病人就不适合用这种方式来治疗了。
多饮白水益消暑
夏季养生,水也是人体内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寿之物。俗话说“人是水浇成的”,这话不无道理。水约占人体重量的百分之七十左右,传统消暑的养生方法十分推崇饮用白开水。需要提醒的是,为了解渴有人一次性饮水过多,殊不知这样会增加心脏负担,使血液浓度快速下降,甚至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所以,炎热季节,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停一会儿再喝。
消暑切莫动肝火
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经常会出现莫名的心烦意乱、无精打采、食欲不振等问题,也被称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着急等极端情绪,应尽量做到“心静自然凉”。
伏天健身宜散步
大暑时节的天气往往闷热、潮湿,人体感觉热,但即使大汗淋漓也不能解热,很容易中暑。
因此大暑养生首先要避开“桑拿天”,闷热天气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即使出门也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露天环境中。为了让体内的湿气散发出来,应尽量在早晚温度稍低时进行散步等强度不大的活动。
三伏天里有慢性病史的病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年轻人,因此中老年人在盛夏高温中健身要避免体力消耗过大的运动项目。

 

Next Post

三伏便秘的快速通便的方法

周六 7 月 25 , 2020
三伏养便秘不可怕,选对方法才重要。炎夏已经伴随着“三伏天”正式到来!“伏”即是“暑气潜伏于地”之意,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