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大寒逆极养生早动手

日大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因此,迎接大寒,逆极之时养生准备要早动手。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为大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十二月中,解见前。”《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这是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严寒褪尽才有大地回春,历经磨练方可破土重生。耐得冬日寂寞,终见三月繁华。民谚有云:“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冬天就快过去,春天还会远吗?

大寒节气为何要养生

从中医理论讲,大寒节气若保养不当,很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发作。对此,根据天气变化特点,起居、饮食、运动都要做出相应调整。

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有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大寒”节气应尽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门,以防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疾病发作。

中医十分注重冬季养生,认为大寒逢春时,阳气初生时,更要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老人们也常说,“大寒,大寒,抱成一团”,足见大寒节气的寒冷,这时稍不注意就可能会生病。那么,大寒应该怎么养生呢?

大寒养生

大寒时节防风防寒

俗话说:“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在“大寒”时节要注意防风防寒。

冬季是脑血栓、心梗等心脑血管疾病及关节痛、感冒等疾病的多发季节,保暖也就变得异常重要。

中医认为,头是各条阳经会聚之处,心为阳脏贯通胸背,寒易从脚而生,因此,头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点保暖的部位。出门应戴好帽子,避免湿发出门;胸背部多加件衣服,避寒保暖;选择舒适保暖性能好的鞋子,并经常用热水泡脚。

大寒时节要养心气

冬季白天短而夜间长,寒冷的天气、呼啸的北风常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引发失落、沮丧等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

因此,要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节制喜怒,多听音乐,参加娱乐活动,积极乐观地面对寒冷的天气变化。还要多晒太阳,接受“光合作用”,静心等待寒冷过后的春色。

在精神方面,要掌握“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的要诀。就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可以通过适宜的活动、娱乐来保持心情舒畅,使体内的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生活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时节,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在起居上,应注意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的潜藏。正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不妨“偷点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大寒饮食养肾为主

传统五行学说认为,肾应冬、属水,主藏,《内经》还说过:“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所以,“冬季养肾”是养生的基本认识,黑芝麻、黑木耳、黑豆等黑色食物是冬季养肾的首选食物。此外,核桃、桂圆、栗子等坚果类食品也可适当多吃。

中医有“寒者温之”的原则,认为温性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炖肉时不妨加几块萝卜,或搭配素炒萝卜丝、蒸萝卜糕等食用,可防止冬季进补太过造成的脾胃消化不良。

大寒节气还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芹菜、莴笋、生菜、苦菊等。这些苦味食物具有抗菌消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效。

大寒时节吃“三冬”

大寒天气寒冷,人体的血管遇冷收缩后容易导致血压升高。此时人们的饮食,也偏于高热量、高脂肪,容易导致血糖和血脂偏高。

这时,千万别忘了冬日的“看家三冬”——冬瓜,冬枣和冬甘蔗。

冬瓜:可帮助降低血糖

冬瓜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膳食纤维很多,可帮助降低血糖,还能降低体内胆固醇,降血脂。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是不错的食疗佳品。

冬枣: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冬枣营养非常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1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C含量尤其丰富,可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

冬甘蔗:能益胃补血润燥

甘蔗补血润燥,提神清热下气,补肺益胃,含有大量的铁、钙、磷、锌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中铁含量特别多,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Next Post

迎接大寒做好四防喝三汤

周六 1 月 19 , 2019
  大寒气温极低,对于身体机能减退、抗病能力减弱的老年人来说,极易旧病复发或增添新病,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