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介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21年10月25日(周一)下午15:00在局机关1楼新闻发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将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的进展成效。

王思成: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新闻发布会。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两年前的今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两年来,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各部门围绕综合改革、教育教学、中药注册、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研究出台配套文件,29个省份印发中央《意见》落实举措,18个省份新修订了地方中医药条例,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同题共答的良好氛围,展现了新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的生动局面。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部署下,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中医药全程深度参与疫情防控救治,创新形成中西医结合“四有”模式,筛选出“三药三方”,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和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为抗击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做出重要贡献,成为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

今天,值中央《意见》实施和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两周年之际,我局邀请了部分省中医药主管部门,介绍本地区贯彻落实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此外,今天现场还给各位提供了《“十三五”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工作和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调查情况》等材料,供大家参考。

今天邀请的嘉宾是: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平先生;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先生;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庄严先生。

首先请张平先生作介绍。

  张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大家都知道,浙江中医药历史悠久、名医辈出、流派纷呈,在中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努力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学”、“秉承‘大医精诚’的美德”、“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等,亲自部署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为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擘画蓝图、奠定基础。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中医药工作的殷殷嘱托,把中医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来抓,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

浙江把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2020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政府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今年以来,我们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就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南阳重要讲话精神作出批示,并赴中医医院、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企业调研,召开部分专家学者座谈会,对中医药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的重要论述,把中医药发展放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中来谋划来实施。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

一是高起点谋篇布局。省委深改委2021年工作要点和省政府工作报告对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作出部署,《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把发展中医药作为重点任务部署,充分发挥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着力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走出一条符合浙江实际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是高站位顶层设计。今年5月,省发改委、省经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浙江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把中医药事业和产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性、全方位、深层次、清单化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要求,系统集成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编制中医药专门规划,这在全国还是首次。

三是高标准优化制度供给。我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制定了《浙江省中医药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省级相关部门相继制定出台了中药制剂、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教育改革、中医药服务进出口、林下道地中药材等文件,夯实中医药发展政策基础。

四是高质量推进改革。我们省紧扣“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和建设健康浙江的总体要求,围绕“浙里智治”“浙里中医”“浙系创新”“浙产好药”“浙派传承”等目标,建设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3个、先行县8个,为打造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模式的区域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五是高水平提升服务能力。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紧扣中医药优质、均衡、普惠服务,“十四五”期间改新建60个中医医疗机构,总投资245亿元,目前37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我们还坚持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基层中医馆建设实现100%全覆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4类中医药技术达到90%以上,我们还实施山区海岛中医医院对口帮扶计划;深化中医药数字化改革,在“浙里办”建设国医专区“浙派名医堂”,提供名中医“一网服务”,让群众能够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当前,浙江全省上下正在奋力发展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坚持中西医并重工作方针,坚持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更加注重疗效、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均衡,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中医药强省。谢谢。

王思成:谢谢,下面请徐庆锋先生作介绍。

  徐庆锋: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我们于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医药强省建设取得扎实成果。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的印发和全国中医药大会召开两年以来,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牵头部署出台一系列中医药发展的举措。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新一轮中医药强省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施工蓝图”全面绘就。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省、市、县三级党委常委全部参会,省委主要领导对我省中医药工作作出总体部署。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方案(2020—2025年)》,粤港澳中医药发展迈入“湾区时代”。

二是密切联动配合,一批中医药改革举措“破土”实施。广东省中医药局党组正式成立,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医药管理机构实现全覆盖。地方法规《广东省中医药条例》正式颁布施行。省各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中医药改革举措。省中医药局开展湾区内地城市公立中医医院招聘港澳中医师试点,省工信、农业和省中医药局联合开展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建设,省医保局出台《关于开展医保支付改革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省药监局开展简化港澳已上市的传统外用中成药在广东注册流程,省商务厅协助推动中医药融入广交会展示等等政策出台。

三是全面推进建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成效初步显现。首先是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目前全省中医医疗机构达2.3万个,中医医院192家,中医执业医师5万名,年中医诊疗服务量突破2亿人次,占全省诊疗服务总量的24.7%。省内有5家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2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2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和19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建设项目,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在近两年度的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进入前100名的医院数量连续居于首位。今年5月,中医药参与应对广东本土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总结了中医、中西医结合救治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病例的临床方案,为全国应对变异毒株疫情作出了广东贡献。第二是中医药教育、科研、文化资源加快集聚。目前广东中医学本科专业开办高校数量和在校学生数量居全国前列。建设了以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一批高层次科研平台。我省创制的中药饮片、中药方剂、中药配方颗粒编码标准获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可,成为国际通行标准。省内有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11个,数量居全国首位。由广东创作的中医药文化纪录片、电视连续剧、动漫作品引发良好反响。第三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快提速。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410多万亩,产值310多亿元。中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省内有规模和竞争力领先的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药破壁饮片生产企业,培育了全球首个以中药为主营业务的全球500强企业。

展望“十四五”,广东将坚持“建高地、育名医、补短板、强基层、推创新、兴产业、扬文化、保健康”并举,进一步发扬广东“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加快构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治理体系,全力推动广东中医药在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努力为全国中医药发展贡献广东力量。谢谢。

王思成:谢谢,下面请庄严先生作介绍。

  庄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和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高层次谋划、高规格部署、高质量推进,中医药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是高位推动,强化中医药管理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均成立了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省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2次会议,研究解决中医药发展的重大问题。省委编办专门发文,对加强中医药行政机构和促进单位建设作出部署。省卫生健康委主任担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任党组副书记、第一副主任,设立5个业务处室,编制达到25名。市、县两级机构全部参照省级模式,管理机构中医药科室数较改革前分别增加180%和118%,人员编制数较改革前分别增加273%和215%,建立了横向协调有序、纵向衔接通畅的中医药管理体系。

二是系统集成,构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省委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省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共同推进山东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山东省中医药条例》。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医保、药监、教育等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促进山东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山东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科技厅在省自然科学基金中设立中医药联合基金,形成了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合力。

三是遵循规律,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基础扎实稳固。健全服务体系,16市实现政府办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市、区)级政府办中医医院104家,99%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了中医药综合服务区,79%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深化中医药医改,巩固扩大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建立适应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推动院校教育改革,创新开办扁鹊班、华佗班、仓公班。完善师承教育,开展“三经传承”和五级师承。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评选中医药泰山学者22人。聚焦新旧动能转换,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格局初具规模。立足传承精华,齐鲁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日趋扩大。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疗效、更加注重质量、更加注重融合、更加注重生态,按照“1+5+6+10”的总体布局,推动山东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跨越。“1”是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5”是打造中医药医疗、科研、人才、产业、文化“五个高地”;“6”是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中医药科技创新、齐鲁中医药名品、中医药人才建设、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中医药生态建设“六大工程”;“10”是强化健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促进中医医院姓“中”、中医强基层、“三经传承”提档升级、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扶老行动、省局共建一流中医药大学、打造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提升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办好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等中医药传承创新“十项措施”。谢谢大家!

王思成:谢谢。听了刚才三个省的介绍,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深切感受到,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药振兴发展呈现新气象,特色发展取得新作为。这也激励我们乘势而上、砥砺奋斗,不断推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服务获得感。

下面请各位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新华网记者:在坚持中医药发展规律,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特色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谢谢。

庄严:近年来,山东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实施了“三经传承”战略,即“学经典、用经方、传经验”。建设“三经传承”基地10个、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03个、齐鲁医派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24个,开展了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项目,形成了多渠道师承教育模式。

“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临床中医经典、经方、经验学用能力。一是挖掘中医经典,整理中医古籍,建设中医古籍知识服务云平台,在全省筛选一批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传统诊疗技术,逐步形成具有齐鲁特色、独创独有、安全有效规范的中医药特色疗法体系。二是系统梳理齐鲁中医学传承脉络,建设齐鲁中医学术流派工作室,出版《齐鲁医籍丛刊》《齐鲁医籍集成》,建立齐鲁中医药典籍和文物名录,开展扁鹊医学研究,编纂《扁鹊文献大成》。三是打造以“名医课堂+名医工作室+名医讲坛”为特色的齐鲁中医“三名”育人体系,建成一批“三经传承”临床教学基地和研究基地,建设“国医大师经典传承工作室”,实现中医经典研读再强化、中医经方应用再拓新、中医经验传承再提升,培养根植中医经典、具备中医思维的中医药人才。谢谢。

徐庆锋:在建设中医药强省过程中,广东一直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在传承方面:一是率先面向全国挖掘民间中医药特色技术,连续12年开展“杏林寻宝”活动,累计梳理中医药特色技术415项,实地走访212项,形成相关专著62部、研究课题102项,发表相关论文151篇。二是率先开展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运用纯中医治疗手段开展危急重症救治,推动“经典回归临床、临床回归经典”,促进中医药在重大疾病救治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经典病房”建设经验已在全国推广。三是扎实推进实施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工作,近5年来共有2705人取得《传统医学确有专长证书》和《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证书》,1271人取得国家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资格。在创新方面:一是建设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体系,我省分别建立了省中医药科学院、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和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省中医骨伤研究院、省中西医结合代谢病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同时还建设有2家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5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2家省级中医药领域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与省中医药局共同建设省中医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被批准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中医药大学,标志着我省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二是以项目带动成果产出。我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中专门设立“岭南中医药现代化专项”,省中医药局设立了中医优势病种突破、院内中药制剂、省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等项目,推动中医药医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广东省2项中医药类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有33项中医药类科研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2项。一批原创于广东的中医药科技成果已经成功产业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由我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率先开展的中药配方颗粒关键技术研究,让传统中药饮片的使用更加便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系统开展历代岭南中医药名家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研究,编撰《岭南医藏》,进一步传承岭南中医药精华。推进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中医药科研平台建设,建设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中心,努力在解决中医药领域重大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上作出广东贡献。谢谢。

  新华社记者:请问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在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庄严:近年来,山东坚持文化引领事业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会同省委宣传部等5部门印发《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实施方案》,推进中医药文化高地建设,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齐鲁中医药文化名片,不久前成功举办第一届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建成国家、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7个、省中医药文化建设示范单位103个。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进乡村, 2021年开展“千人千场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巡讲活动”2500余场,受益群众25万余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深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5部门《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大力实施齐鲁中医药文化弘扬传承工程。一是着力打造中医药文化高地。深化齐鲁中医药文化精髓研究,全面整理齐鲁中医药古籍,以国家重大文化保护工程《中华医藏》编纂为核心,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研究与利用平台。二是擦亮齐鲁中医药文化名片。强化传统中医资源研究发掘和传播,擦亮“儒医文化、扁鹊故里、针砭发源地”三张名片,持续高规格举办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打造齐鲁中医药文化品牌。三是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机构文化建设,提升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管用水平,加强基层社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遴选建设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建设新媒体中医药文化传播平台。打造覆盖广、可及性强的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网络。四是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播。制作高质量中医药文化产品,健全完善中医药文化科普传播团队和巡讲工作长效机制,大力开展“中医药伴我成长——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广泛开展以“中医中药中国行”主题活动为核心的群众性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动,努力提高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

  经济参考报记者:今年7月,浙江省卫健委加挂了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的牌子,请问浙江的张平主任,“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在加快到道地药材发展、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举措,您是如何理解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中“事业”和“产业”这对概念呢?谢谢。

张平:浙江素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是全国中药材重点产区之一,拥有国内唯一以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省共有中药材资源2300多种,蕴藏量100多万吨,中药材资源总量和道地药材种数均位于全国前列。“浙八味”中浙贝母年产量占全国的90%,杭白菊占近50%,元胡、白术、玄参占30%以上,“新浙八味”中铁皮石斛占70%以上。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中药材品种审(认)定工作,并通过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三品”认证和合格证制度、中药材农药试验登记、推广产后安全加工技术等举措,提升中药材质量水平。我们省政府把中药产业作为我省历史经典产业、惠民富民产业,加强政企联动,着力推动中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整体谋划,制定《关于浙江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二是培育名企名品。遴选确定铁皮石斛等新“浙八味”培育品种并开展系列宣传推广,我们还成立省中药产业传承发展战略联盟。三是数字赋能发展。我们将中药产业列为全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目录。支持中药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将中药智能化煎煮系统作为省首台(套)产品予以重点支持。四是支持山区26县。将发展中药产业作为山区26县生物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鼓励引导重点县(市、区)结合实际,打造高品质浙产道地药材基地,推动药食同源发展,开发推广新型保健食品,今年,我们省已连续举办十三届的中国磐安中药材博览会正式升格为“浙江省中药材博览会,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格局和强劲动能。我们也觉得,在中医药产业发展方面还有很多空间,这也是我们“十四五”期间要重点加大发展力度的。

  人民日报社记者:“三医联动”是新一轮医改的主要措施,看到各地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十四五”期间,在中医药医保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来促进人民群众更好、更便捷享受中医药服务?谢谢。

庄严:“三医联动”是促进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提升,推动医疗体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山东中医药也一直锚定这一领域,开展了许多创新性的探索。“十四五”时期,山东将聚力改革创新,努力探索深化医改的中医药“齐鲁路径”。一是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集成,发挥省市县三级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体制优势,凝聚部门合力,统筹推动中医药医改举措落实落地。二是优化“中医医保路径”,持续推动价格改革,充分体现中医劳务技术价值,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总结威海、临沂等试点市经验,加快推广中医日间诊疗支付模式。巩固扩大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成效。三是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支持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县域医共体,逐步实现从“管医院”向“管体系”转变。为患者提供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四是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构建“智慧服务路径”。我们将总结济南、威海等市经验,建设一批智慧中药房,实现全省128家二级以上政府办中医医院为门诊患者提供代煎中药并配送到家服务。谢谢。

张平:这位记者的问题很有针对性。医保的支付,是确保我们群众获得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提高我们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关键的机制。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也是我们发展中医药的重要保障。我们省从2020年开始,所有医院住院费用已经实施了按疾病诊断分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DRG的付费方式。为了确保各级中医院的发展,因为中医院临床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单独制定了中医药的激励机制,鼓励我们的医院在临床治疗当中多使用中医中药,多发挥中医中药的作用,也就是我们中医治疗比例越高,得到的费用应该越多,通过对出院患者中药饮片的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非药物疗法的比例、中药饮片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中医药制剂收入占药品收入的比例、住院病人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的收入占住院医疗收入的比例,以及中治率,我们从六个维度来构建中医的激励政策体系,也就是中医使用的越多,医保的激励强度就越大。

去年的结算结果显示,比如在杭州地区各类中医院当中,都得到了约168万中医的激励点数,总金额是2.2亿元。这是医保对医疗机构的激励。我们湖州市还实施了具有中医特色的住院费用DRGs点数法付费相关政策,13个中医优势病种的31个病种作为政策扶持组,给予基础点数上浮6%的倾斜,最后的结算结果,2020年,全市中医的DRGS的额外增加扶持资金达到了500万元。所以,在医保支付方式当中,一定要根据中医药服务的特点,制定有利于中医药发挥优势的政策,鼓励我们临床多用中医中药。谢谢。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记者:请问徐局长,我们知道,近期暴发的多点散发疫情,也是德尔塔变异毒株,刚才您也介绍了,广东应对本土疫情也是德尔塔的变异株,中医药方面,在临床上治疗患者,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广东经验主要有哪些方面?谢谢。

徐庆锋:在今年5月份我省发生的本土疫情中,我省定点救治医院全面建立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均纳入中医辨证论治范围,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中医药全面参与了190例阳性感染者的诊治,其中在广州治疗的166例感染者中,采用纯中医治疗118例,占比达71.0%。在与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正面交锋中,广东第一次面对德尔塔,坚持中西医协同确保了“零死亡”。

根据一线专家的临床总结,实践表明中医药应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感染者轻型和普通型有较好的效果,在阻断重症上也有一定疗效。第一,临床上我们发现德尔塔病毒感染者发热比例超过80%,其中温度超过39摄氏度的高热患者占34.5%,由于德尔塔病毒载量高,患者感染后病情进展很快,短时内有可能转为重症或直接转为危重症。高热持续48小时不退意味着患者病情转重,对此,在清热解暑的基础上,我们增加使用了安宫牛黄丸,在患病早期成功阻断重症化趋势。第二,在危重症和重症的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同时灵活使用中医药方案。一些重症患者早期以气虚为主,极度乏力、食欲不振、呼吸微弱,舌苔黄厚腻,对此使用西洋参汤或者高丽参汤补气。最大限度稳定患者生命体征,为免疫功能的恢复争取时间。中医药参与患者救治在减轻发热等症状及阻断病情进展、提高免疫功能、减少病毒载量、缩短患者转阴时间等方面效果明显,探索了变异毒株病例救治的中西医协同的路径和方法。

  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在基层有着广阔的空间,请问“十四五”时期,在中医药更好的服务基层群众方面,准备继续开展哪些方面工作,畅通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张平:谢谢您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医药起源于民间,立足于基层,更应该是发展于基层。“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围绕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工作方针,强化中医基层化、基层中医化。这两句话在我们省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了,进一步把中医药工作的重心向基层倾斜,来着力提升我们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能力。我们准备做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建设,完善服务网络。规划实施中医医院强院工程,争取95%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同时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的县域医共体综合能力,实现县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我们健全中医诊所备案管理制度,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浙江也在全国率先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并颁发了全国第一本《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目前累计考核通过422人,我们鼓励取得《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在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二是完善基层治未病和康复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和中医康复科规范化建设,提高治未病和康复服务水平和能力,鼓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康复诊室和康复治疗区。加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和技术规范培训,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医药能力,落实签约团队中医药人员配置。到2025年,老年人和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率分别达到 80%和90%;康复患者中接受中医康复技术指导的患者比重达到70%以上。三是强化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壮大服务队伍。加大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力度,实施中医全科医师倍增计划,每年选派200名基层中医全科医生、骨干人才进修学习。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工程,建立吸引和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保障的长效激励机制,探索试点基层中医药人才订单培养模式,面向基层培养乡土型、本土化中医药人才,如安吉县投入400余万元以师承方式定向培养中医师。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以师承方式培养基层实用型人才。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谢谢。

庄严:在长期的中医药工作过程中,我们有一个体会,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是中医药传承创新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基层一直是山东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阵地,近年来,山东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也有了显著提升。“十四五”期间,山东将继续坚持“中医强基层 基层强中医”原则,全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推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档升级。一是筑网底,打造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争创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推进县级中医院达标建设,并在全省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实施中医经典、中医治未病、中医外治、中医康复和中医护理“五个全科化”,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确保群众15分钟内均可找到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疗机构。二是提能力,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供给。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100%能提供中医药服务,85%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开展以中医药适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医生的轮训。三是强特色,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模式。以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建设带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推广潍坊市“全民艾健康”服务模式和威海市“名医下基层”经验做法,建立“镇村联动、市县联动、内外联动、上下联动、三医联动”五个联动长效帮扶机制,加快实现“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的目标。

徐庆锋:广东一直把“强基层”作为中医药强省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十三五”期间省级财政直接投入21.52亿元用于县级中医医院的升级改造,我们还建设了1715家基层中医馆,目前我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9.97%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达31.19%,有力提升了群众的中医药服务获得感。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阵地。一是全面开展全省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县)创建。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引领,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中医药工作积极性,推进基层中医药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在全省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全覆盖,30万以上常住人口县二甲中医医院全覆盖。支持紧密型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加强医疗联合体中医药工作,建立以健康为中心、防治结合的县镇村三级整合型中医药服务新体系。在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融诊疗、康养、健康管理和中药服务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综合体,打造全国领先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品牌,更好满足多元化的中医药服务需求。三是进一步充实基层人才队伍。每年将为基层订单定向免费培养500名中医专业学生。实施中医薪火传承工程,开展“省市名中医带基层骨干”对口带教工作,培养200名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实施县域中医药人员县管镇用,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将不低于执业医师总数的20%。四是实施基层中医馆再提升工程。为全省基层中医馆配备中医特色诊疗设备,强化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确保基层中医馆能够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

  光明日报记者:浙江率先在全国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作出这样的调整有何考虑?这次《规划》与以往相比有哪些突出特点和亮点?请问下一步如何推动《规划》落地见效?

张平:谢谢你的问题,我们都知道,规划是发展的引领。以往我们编制的五年规划都是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规划,而且这个规划基本是由卫健行政部门或者中医药管理行政部门牵头编制的。今年中医药发展规划的编制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和创新。按照我们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十四五”规划调整为中医药发展规划,将中医药的事业和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编制规划的主体,也由原来的卫健部门牵头,改为由发改部门和卫健部门一起牵头来编制。这在我们省历史上是首次,在全国也属于率先的探索。

作出这样的调整,主要是考虑中医药的传承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体来谋划,系统来集成。我们这次编制的浙江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特点,体现系统性谋划,将中医药的事业规划调整为发展规划,坚持系统的理念、系统的方法,推进中医药的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产业等协调联动发展。第二个特点,体现全方位融入的特点。规划注重把中医药工作与我们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协同推进。比如说,我们与打造生命健康科创高地相结合,提出强化中医药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来建设中医药的高能级科创平台。比如说,我们与数字化改革相结合,提出中医药+互联网健康服务,完善中医药智治监管等举措。比如说与乡村振兴和我们26个山区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相结合,提出依托中药材种植来推动富民增收等举措。第三个特点,体现特色化发展,围绕“建高地、夯基层、筑网格”,提高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和疗效为目标,全力打造“浙里中医”服务品牌。围绕道地药材品质提升、高能级产业集群平台建设、龙头企业的培育、经典名方和中医药复方创新发展等为重点,我们来全力打造“浙产中药”产业品牌。围绕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发挥数字经济先发优势,来全力打造我们的“浙中医药+”创新品牌。围绕搭建中医药文脉传承与文化传播载体,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这个枢纽的建设,来全力打造“浙派中医”的文化品牌,这是全面融入进社会发展的特点。第四个特点,体现深层次的改革。我们的“十四五”规划,围绕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在深化公立中医医院的改革、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和中医医保政策、加快中医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构建中医药的标准规范体系、健全中医药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建立中医药全过程治疗追溯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构建整体智治的中医药治理体系。最后一个特点是体现清单化的落实。我们的规划提出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规划是有四个重大来支撑的,其中重大项目是115个,涉及到中医医疗服务、中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等,“十四五”期间,我们中医药领域的投入资金将达到560亿元。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带资金。

规划再好,关键还是在于落地。今年6月,党中央赋予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新任务新使命,我们也将中医药的发展放到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么一个大场景当中来谋划推进,强化中医药的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当中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中医药的需求。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推动规划的蓝图早日变成现实。

一是抓责任落实。我们将《规划》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责任分解,按照时间表、任务书来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目前我们已经分解形成了76项目标责任清单,并且下发推进。

二是要抓年度计划。坚持长短结合,将五年目标任务分解到年度,形成年度的任务清单。我们今年的任务清单也已经省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来印发实施,今年一共有89项具体任务。同时我们还明确了完成的时限和责任部门,比如《规划》当中提出,需要出台《关于浙江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六个政策文件,都已经明确将在今年底之前出台。

三是要抓要素保障。我们对列入规划且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优先推荐申报重大产业项目,加强用地保障。区域内新增床位数优先用于发展中医医疗机构。我们还统筹安排并逐步加大中医药的财政投入,落实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健全完善中医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强化中医药科研经费的投入保障。同时,我们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的支持。“十三五”以来,我们省12个中医药项目已经获得了7亿元的中央资金补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我们省中医药传承创新也非常重视、非常支持。

四是抓监测评估。我们将实行《规划》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规划末期的评估制度,我们制定了中医药发展指数,定期对《规划》的实施进度和效果开展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谢谢。

王思成: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就到这里,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三位发布人,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下次再见。谢谢!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工作动态

Next Post

立冬时节话养生

周六 11 月 6 , 2021
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