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是以中医理论指导,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在每年“三伏天”,用特殊药物在特定的穴位经络上,进行贴敷灸治的一种方法。
为什么要做“三伏灸”
身体虚(先天、后天)→ 体寒 → 湿气 → 凝 → 瘀 → 堵 → 生病。
那么堵是堵哪儿? 是堵在经络上。三伏天,不仅是外在气候阳气最盛的季节,也是人体自身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做艾灸,就是利用“天之阳、地之阳(艾灸)、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除一切寒湿,打通瘀阻经络。
用好加长版“三伏天”
今年6月21日,“夏至”节气,决定着当年“三伏天”的长度。今年夏至到立秋有5个庚日,因此今年的中伏是20天。因此,今年的三伏天将持续40天。具体来说,今年的三伏天于7月17日开始入伏,7月27日进入中伏,8月16日进入末伏,8月26日出伏。
“三伏灸”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三伏天”炎热气候,敷以辛温、通经、走窜、逐痰、平喘等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温经散寒、补虚助阳、补脾益肺的功效,还能进一步促进气血运行,提高人体免疫力。
进入炎夏以来,不少医院都贴出公告,提醒市民可以进行“三伏灸”的预约。在不少市民了解到“三伏灸”可以“冬病夏治”后,也积极响应。每当这个时候,许多医院的中医科、针灸科里常常是门庭若市。
“三伏灸”适应症人群
“三伏灸”并非人人合适,“三伏灸”适应症人群是体虚易感冒者,患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者可以做“三伏灸”;小儿厌食、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长期腹泻、便秘等病症者也可以做“三伏灸”;此外,虚寒体质、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膝关节炎、颈椎病、腰椎病等病症者,及长期痛经、月经失调、带下病、产后怕风、头痛等病症者也适合做“三伏灸”。
“三伏灸”注意事项
“三伏灸”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三伏灸’对80岁以上老人,2岁以下幼儿,孕妇、哺乳期,肿瘤、结核、发热病人禁用;急性支气管扩张、急性咽炎、血液病,严重心肺疾病,严重糖尿病患者也不适宜;阴性内热、湿热体质,背部广泛感染炎症、皮肤病患者也不适合做。
“三伏灸”贴药前后禁忌
“三伏灸”治疗当天,女士应穿开衫,至少1人陪同,治疗前沐浴,治疗后24小时内不宜沐浴,现场按当初预约先后排队,治疗全程约20-40分钟。
通常情况下,在“三伏灸”治疗时,成人需敷贴2至6小时,儿童需敷贴1至2小时。在此期间,如出现皮肤刺痒、灼热、疼痛等不适可提前揭下药物,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汗出致药物脱落;取下药膏后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膏,一般可自行痊愈。
“三伏灸”为发泡灸,如局部出现潮红或簇状小水泡属正常现象,应避免手抓,以免感染,可用烧伤膏、龙胆紫外涂。如水泡较大,应避免皮肤破损并及时到医院处理。
三伏灸发泡后背部可能遗留疤痕,影响美观,请慎重选择。
在“三伏灸”贴敷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忌油腻、生冷、辛辣、发性等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周六 7 月 14 , 2018
“冬病夏治”就是在盛夏三伏、人体阳气最旺、病邪最为“虚弱”的时候,通过穴位敷贴,起到控制或打败疾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