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高温不断,潮湿、闷热的天气也导致了疾病的催生。常见的有三类人群是受影响最大的,包括阴虚体质的人群,这类人群容易出现多汗的情况;其次,就是小孩,容易出现风热、感冒;最后就是体质偏弱的老年人了,这样的天气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等等原发病。这几类人群在燥热天气下要尤其注意防暑。
高温潮湿天气中,除了避免在户外运动和减少户外作业时间外,一定要多喝水、慢饮水,也不能等到口渴才喝水,而要定时喝水,白开水、茶水等是比较好的选择;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很多人喜欢喝冰水、冰啤,吃冰棍等,这些东西一定要适量进食,太多寒冷的东西会伤及脾胃,引起拉肚子、胃肠型感冒等病症。三伏天可以多吃防暑降温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说绿豆、黄瓜、丝瓜、苦瓜和西瓜等等,都可以起到去燥解暑的效果。
良好的作息也十分重要。这种天气,大家的最好的锻炼时间应在早上6点至8点,但老年人需要根据体质控制好锻炼的强度;同时,夏天容易犯困,我们提倡晚睡早起午补觉,晚睡并不是提倡大家在夏季熬夜,而是要求大家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睡眠时间不要超过11点。中医认为“春生夏长”,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而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3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除了防暑之外,还有一些养生事项需要注意,比如防伤湿,防受凉等。
防中暑:伏天乃四季中阳气鼎盛之际,一些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中暑。因此,须注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烈日当顶时不宜出门,勿做剧烈的运动,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应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选择淡盐水、绿茶、绿豆汤及其他清凉饮料。若出现头晕、心悸、恶心、呕吐等中暑先兆,应速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冷敷头部,饮用清凉饮料,并服用人丹或十滴水。遇有体弱多病者及老年人中暑,应立即送医院抢救。
防上火:三伏天,外湿入内,使水湿困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而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祛暑化湿健脾的食物为宜,如冬瓜、黄瓜、绿豆、赤小豆、薏米等。三伏天饮食上还应注意多吃祛火的食物,如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不少人夏天休息不好,睡眠质量不高。这往往是因为三伏天容易让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在不过度的情况下,“喜”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防受凉:在酷暑难当的夏天,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因此,伏天既要防“阳暑”,也要防“阴暑”。古人讲,“夏不欲穷凉”,过度贪凉可致“热伤风”,而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受寒后常使病情加重。伏天不可贪凉饮冷和贪凉露宿以及过吹穿堂风。淋雨后要及时更衣,注意保暖。电风扇不可开得过大、过猛或对人直吹,冷气调温不可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可过大,老年人不宜长时间生活在冷气环境中。夜晚睡眠时,应关上电风扇和冷气机,并盖好腹部。
防伤湿:三伏正值古称长夏季节,此时降雨不断,水分上腾,潮湿充斥,空气湿度之大乃全年之最。湿易伤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此时要格外注意饮食,不宜大量食用生冷及油腻食物,可在粥食中加入扁豆、薏苡仁等健脾利湿之品,并注意饮食卫生,严防“病从口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