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照护家园:上海陆家嘴探讨社区养老服务再升级
日前,一份由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共同开展的,针对上海浦东等9个区共11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的“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调查”结果显示,61%的老年人希望在家接受照料,越是高年龄组的人群,在家接受照料的意愿越强烈。随着上海社区养老工作的深入,社区养老人数的逐步扩大,对养老机构服务内容要求也随之提升。近日,记者再次探访上海陆家嘴长者照护家园,探讨社区养老如何进行服务功能再升级。
上海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是浦东首家集24小时中短期住养、日间托养、居家服务、家庭援助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嵌入式社区托养机构。家园由提供社区托养服务的日间照护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提供多元居家服务的社区护理康复站和居家照护站,以及提供家庭援助服务的家庭照护增能坊3类空间以及两个户外花园组成,现拥有长者照护之家床位32张,日间照护中心托位30张。
自2017年年初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截至4月底,家园的长者照护之家已经入住11位老人,还有2-3位在5月初即将入住。已经签约的入托老人达到16名,需要提供日间照护的有9到10位左右,预计到今年年底入住率可以达到80%到90%。入住或入托的老人都是经过上海市需求照护评估标准进行等级评估,依据1-5照护等级的不同制定相应贴合老人的服务内容。因需求照护评估的流程比较长,从提出需求到实际入住大概时间需要花一个半月左右。
目前,家园内已配备一般护理员,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护士等专技人员。据测算,工作人员与老人的配比在1:3左右。未来,随着入住或入托老人的增加,比例会扩大到1:5左右。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工作人员与老人的配比会在1:5到1:6左右。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陈维表示,他们的目标是以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为中心,打造一个15分钟内的社区养老服务圈,其中在家园设施内的服务对象大概50到60名,而且居家的服务对象达到200名,让更多老人享受到这种嵌入式微机构的居家养老服务。
工作人员为老人送去居家养老辅助用具并详细讲解使用方法
除了提供机构内的入住或入托的养老服务之外,也在积极向外做相关服务拓展以及延伸。比如依据老人的实际身体状况评估对失能家庭家属的培训,辅助用具的租赁,家庭适老化环境的改善等等。目前已经有10户居民进行了家庭适老化环境的改善,在家中安装了防滑洗浴椅、安全扶手、提供无障碍坡道改造。另外,根据老人的认知状况,家园还会提供煤气报警器或门禁报警器等设备,保障老人在家的安全。据悉,今年6月份,陆家嘴照护团队还将为社区里将近40位老人,提供上门生活照料服务,个案的护理服务等等。
据陈维介绍,目前居家养老辅助用具的配选对象仅限于政府补助的低保、低收入失能老人,目的是通过这部分老人在社区里的影响进行理念的宣导,改变老人的思维模式跟消费模式,同时也进一步对家属进行居家养老的培训。此举希望老人和家属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辅助用具,以及了解能够提供这样服务的机构。目前这部分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下一步会向市场拓展。
记者还了解到,家园和陆家嘴卫生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每周有一位全科医生定时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比如常见病的配药,医疗咨询,以及指导一些突发性疾病处理。另外,该医生还会定期进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举办健康讲座等。家园与长航医院也即将签订合作协议,为服务范围内的老人提供眼科、骨科等医疗支撑服务。在今年7、8月份也将建立社区护理站,为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费用部分,老人医保可报销90%,自付约10%左右,很大程度减轻老人的支付负担。
当然,在实际运营中,像长者照护家园这一类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也会面临困境,比如如何控制流转率,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陈维表示,小机构散状分布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强烈的服务需求,但整体运营成本比较高,而又属于公共服务的范畴,并不能按照市场开放价格,这就产生了提高服务质量和维持机构生存的矛盾,这是一个值得各方深入思考完善的问题。只有实现社区养老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质量才不会下降,也才能更好地反哺服务的老人,让他们有更舒适的晚年生活。
图片来源: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原题:再访上海陆家嘴长者照护家园:探讨社区养老服务如何再升级 来源:央广网上海4月28日消息(杨静 林馥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