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辨证与调理要术

便秘是指由于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为临床特征的一种病证。便秘既是一种独立的病证,也是一个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中医药对本病证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和良好的疗效。

辨证

(一)诊断依据

1.大便排出困难,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排便时间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多干硬。起病缓慢,多属慢性病变过程。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嗳气食少,心烦失眠,肛裂,痔疮以及汗出,气短乏力,心悸头晕等症状。

2.发病常与外感寒热、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3.纤维结肠镜等相关检查,常有助于便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积聚积聚、便秘均可在腹部出现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左下腹,而积聚的包块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可扪及条索状物,积聚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排便后消失,积聚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调理

(一)调理原则

根据便秘实证邪滞大肠、腑气闭塞不通和虚证肠失温润、推动无力,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的基本病机,其治疗当分虚实而治,原则是实证以祛邪为主,据热、冷、气秘之不同,分别施以泻热、温散、理气之法,辅以导滞之品,标本兼治,邪去便通;虚证以养正为先,依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主用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酌用甘温润肠之药,标本兼治,正盛便通。六腑以通为用,大便干结,解便困难,可用下法,但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以润下为基础,个别证型虽可暂用攻下之药,也以缓下为宜,以大便软为度,

不得见便秘,便用大黄、芒硝、巴豆、牵牛之属。

(二)分证调理

1.实秘

(1)肠胃积热证

证候: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汤。

基本处方:大黄10g,枳实15g,厚朴15g,火麻仁10g,杏仁10g,白芍20g。

本型可用番泻叶3〜9g开水泡服,代茶随意饮用。

(2)气机郁滞证

证候: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嗳气频作,饮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代表方:六磨汤。

基本处方:木香5g,乌药5g,沉香5g,大黄5g,槟榔5g,枳实10g。

(3)阴寒积滞证

证候:大便艰淫,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

治法:温里散寒,通便导滞。

代表方:大黄附子汤。

基本处方:附子10g,大黄10g,细辛3g。

2.虚秘

(1)气虚证

证候:粪质并不干硬,也有便意,但临厕排便困难,需努挣方出,挣得汗出短气,便后乏力,体质虚弱,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治法:补气润肠,健脾升阳。

代表方:黄芪汤。

基本处方:黄芪20g,火麻仁10g,陈皮10g。

(2)血虚证

证候:大便干结,排出困难,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肠。

代表方:润肠丸。

基本处方:当归10g,生地黄15g,火麻仁10g,桃仁10g,枳壳10g,玄参15g,何首乌15g,枸杞10g。

(3)阴虚证

证候: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痩,头晕耳鸣,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肠通便。

代表方:增液汤。

基本处方:玄参20g,麦冬20g,生地黄15g,白芍15g,玉竹10g,石斛10g,火麻仁10g,柏子仁10g,瓜蒌仁10g。

(4)阳虚证

证候:大便或干或不干,皆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恍白,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得热痛减,腰膝冷痛,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润肠。

代表方:济川煎。

基本处方:肉苁蓉15g,牛膝15g,当归10g,升麻10g,泽泻15g,枳壳10g,肉桂5g。

 

Next Post

冬季便秘传统适宜技术疗法更救急

周五 12月 17 , 2021
日常生活中,应对便秘时,采用这些传统适宜技术疗法,不但能够救急,还能有效调理便秘问题。 针刺疗法 取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