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伏热到晕厥要清醒

热在中伏,眼下闷热高温还会继续。当气温高于35℃,长期处于该环境的人容易发生先兆中暑。先兆中暑时会出现口渴、多汗、头晕等症状,体温可能会有一点点升高,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容易发生,军训时常出现,这种情况需喝点水在凉快的地方休息一下。

中暑有兆

中暑可不是只要回到空调房里吃吃西瓜和冰淇淋就会没事了,其实它比我们想象的可怕多了,严重的中暑是会致命的!夏天怎么应对中暑,心里可要有点数。

中暑前兆:大汗淋漓、浑身无力。太阳晒、高温烤,人的体温也会跟着疯狂飙升,人体的“控温系统”——体温调节中枢就开始千方百计地“散热”,通过毛孔打开、出汗、往外辐射热量等,来让体温尽量保持在36度左右。当温度太高,体内的热量怎么都散不出去,影响了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功能,就会出现体温逐渐升高、身体无力、心跳加快、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暑。如果在高温环境中,出汗超过了平常量,就表示体温调节中枢已经开始出现问题了,就是中暑的前兆了。

轻度中暑:口渴、呼吸心跳快、头疼。出现中暑前兆后,如果体温还是降不下去,中暑就来了。体温会一路飙升到38.5°C以上,心脏、肺脏、大脑等脏器也会受到高温影响,心跳、呼吸会相应地加快,还会出现头疼、头晕、胸闷等症状。

重度中暑:晕厥,昏迷,痉挛,高热。如果出现这3种情况,可能是重度中暑,救治不当很可能会危及生命!

热射病:不出汗,但体温特别高、头晕。在大量出过汗后,突然不出汗了,而且头晕晕的,体温还特别高,可达40℃以上。人的精神非常萎靡,意识也不清醒,还会危及生命!

热痉挛:大量出汗、肌肉痉挛、体温正常。大量出汗使体内失去了大量的水和盐,电解质紊乱,就会引起肌肉痉挛,但神志清醒,体温也是正常的。

热衰竭:头痛头晕、出汗多、恶心、血压下降。先有头昏,头痛、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湿冷、面色苍白等症状,继而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晕厥等情况。

应对攻略

中暑前兆和轻度中暑,做到这三点,自己就能缓过来:

1.躲到阴凉处。这种情况最好立刻躲到阴凉通风的地方,比如躲进空调房就是很好的办法。

2.补充水分。出了大量的汗,记得要喝水,补充水分。但汗液除了水,也有很多钠、钾,最好能喝一些含有矿物质、钠、钾的功能性饮料,防止电解质紊乱。

3.给身体降温。最好还能用一些快速降温的方法给身体降降温。不要穿太多衣服,影响身体散热。再比如买一些雪糕、冰水,用它们敷在额头、腋窝处,降低身体的温度。

4、如果出现了重度中暑的症状,立刻拨打120电话,求助医护人员,同时让昏倒的人侧卧在通风阴凉处,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通畅。

远离中暑

1、巧穿。打赤膊短时间内可使皮肤温度降低,但由于皮肤温度低于外界温度,时间一长,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所以,越是暑热难熬,越不能穿背心短裤,甚至赤膊。打赤膊觉得凉快,只是心理作用,而且皮肤长时间暴晒在阳光下容易造成晒伤或引发日光性皮炎。

2、巧食。中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此时吃冰吃雪糕,相当于雪上加霜,尤其是本身寒气就重的人,再吃就更寒到骨髓了。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又养生。如果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手脚冰凉的人。

3、巧动。不要在中午11点至下午4点户外运动。中伏天的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研究表明,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易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出现困难,体温调节也受到限制。一旦热量积蓄在体内,就会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因此,室外运动至少要避开上午11点至下午4点这个时间段,最好选择在7点至8点这个时间段,建议9点之前结束锻炼。

4、巧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其他如番茄、丝瓜、南瓜、黄瓜、西瓜等都可多食。此外,在食用新鲜水果蔬菜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因为瓜果在收获、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常会遭受各种微生物致病菌、寄生虫卵的污染。因此,在吃瓜果之前,一定要认真清洗,然后再用开水烫一烫,以杀灭病菌或虫卵,防止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5、巧防。防晒。最好别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出门,这个时候阳光最强。如果一定要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哦。不透气的衣服,会阻挡身体散热,更加容易中暑。在夏天这种高温季节,尽量不要在大太阳的时候外出,尤其是老年人、小孩、孕妇,以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睡不好、劳累的情况下,更容易中暑。但要注意睡觉时,不要让空调或电风扇直吹床,避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Next Post

热在中伏调理心情巧避署

周日 8 月 5 , 2018
俗话说“热在中伏”,“中伏”时节气高温闷热,且是雷阵雨最多,易挟湿。暑湿之气乘虚而入,最易使人心气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