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有凶险养生讲科学

  三伏已过,今日出伏代表由夏入秋,由热渐冷,阴阳变化的交替点就在出伏的这1天 !阴气渐长,万物开始由「长」变「收」,人们顺应天气时令,也要从苦夏里挣脱出走,做好准备,迎接次第而来的秋冬。 常言道:出伏有凶险养生讲科学。此时,人们需要调整出伏后的养生。

  防燥。出伏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向秋季过度,气候逐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与此同时秋老虎还在发威,“燥”得很。这个时候饮食也要适当调整,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洋葱、香蕉、苹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韭菜、葱、姜等辛辣的食物以及羊肉、狗肉、麻雀等性热之物最好少吃。西瓜、冰激凌等寒凉食物也要减少,以免损伤脾胃。当然,预防秋燥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喝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有助于润肺祛燥,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滋阴润燥,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比如芹菜、洋葱就是天生的降压菜!香蕉、苹果中含有丰富的钾离子,也可以对抗身体中的钠离子,起到降压的作用。

  防寒。出伏后,短期内气温虽然不会降得太低,但是早晚比较凉快,此时中、老年人最好早晚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得多!另外,出伏后使用空调要十分注意。专家指出,出伏后尽量不要在夜晚睡觉时开空调,即使要开最好定时,以免半夜时空调的阴气与外界的寒气入侵人体内脏、经络和骨关节,引起感冒、腹泻、颈肩腰腿痛、关节疼痛等症状。早晚穿衣有技巧:不要穿短裤背心之类的太清凉的衣服,最好随身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防止受风。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季节交替之时,都是上呼吸道疾病高发的阶段,夏秋交替之际也是如此。这一阶段人们既要防范“秋老虎”,也须谨防贪凉而惹病上身。现在大多数家庭还在使用空调,很多公共场所的空调也是普遍开启的,对于经常出入空调房的人来说,不宜再赤膊露体。

  进补。出伏后,天气逐渐凉爽,人的食欲也逐渐恢复。专家指出,此时正是人们进补的好时机,既可以弥补“苦夏”后身体的损失,又可以为入冬抗寒作准备。秋季进补要以滋阴润燥、养胃健脾的食物为主,注意荤素搭配,营养全面,切忌暴饮暴食。出伏后天气逐渐干燥,饮食上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尤其是老年人、体质较虚弱的人,更应该多吃这样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平时可多吃些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芹菜、菠菜、秋梨、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少吃辛辣煎炸的热性食物。

  增睡。出伏后,很多人总感觉懒洋洋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秋乏”。经过昼长夜短的炎热盛夏,很多人都容易出现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中老年人。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因此要顺应自然规律,每晚的睡眠最好比盛夏增加一个小时,午休时可闭目养神或午睡30分钟。出伏后,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人会出现“秋乏”现象。专家介绍,晚上11点到凌晨2、3点,是人体的最佳睡眠时间,一般最好10点半准备入睡休息,特别是凌晨1点到3点一定要入睡,否则对身体会有较大的损伤。

  运动。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运动不要过分剧烈,最好在清晨和傍晚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宜选择运动量较小或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夏秋交替时期,应注意关注天气变化,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很多,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Next Post

出伏时节话养生

周六 8 月 25 , 2018
  出伏了也就意味着暑热即将结束!暑气揪敛,秋意渐浓。入秋后天气渐渐干燥,你的身体是否也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