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初伏桑拿天慎重防御巧过关

小暑入伏时节,炎热开始蠢蠢欲动,在湿气浓重的盛夏, 湿度逐渐加大,天气由干热转为闷热,日常养生一定要注意做好一下这几点:

日常要防备

运动避烈日.夏季运动,尽量避开最酷热的10-16点。时间也不宜过长,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建议夏天从小强度的运动开始,每天行走半小时,或游泳、打网球、打羽毛球等。

赤膊不可取。盛夏酷暑,很多人认为赤膊凉爽,其实并不尽然。专家表示,赤膊只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有利于散热;当外界温度超过37℃时,皮肤不但散热功能减弱,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盛夏时节应适当穿些棉质衣物,既隔热,又可阻挡紫外线照射。谨防“情绪中暑”,当气温超35℃、日照超12小时、湿度超80%时,人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即“情绪中暑”。专家建议①保证睡眠,炎热时段减少活动②学会放松,调整工作生活节奏③饮食清淡少油腻④保持乐观情绪,戒躁戒怒,遇到不顺心的事,学会情绪转移,“冷处理”。

养生过五关

第一关:养阳关都说“春夏养阳”,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为何还要养阳呢?

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随时通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

第二关:情绪关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易上升,心脏负担重,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容易发作。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此外,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如哮喘、支气管炎等。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所以,夏季养生以“心静”为宜,心静自然凉。

第三关:饮食关小暑过后不久就会入伏,伏天湿热,人易感到头晕脑胀,并且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小暑时节,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这一时节,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多食用具有消热利湿作用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豆薏米粥等;可适当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等;尽量少吃辛辣和油炸食品。

第四关:睡眠关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最好平躺,不要趴着睡。

第五关:健身关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夏天出汗多,不宜运动。其实,夏季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只是要注意不应在烈日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季运动出汗量更大,所以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伏天有禁忌

忌贪凉。夏天,怎么能少了冰淇淋、冷饮呢?其实适当吃可以解暑,但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伤胃。

建议偶尔吃冷饮消暑,但一定要管住嘴,切勿过量食用。此外,忌贪凉还要注意适度使用空调和风扇,在工作场合中,适当调高空调温度,千万不可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最好常备一件长袖衣,随外界环境随时加减衣服。

忌直接冲冷水澡。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精神紧张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水温适当,以36~39为宜。

忌不开窗通风。夏天因为太热,很多人已经离不开空调了。长时间吹空调,不开窗通风,在潮湿、通风差的室内容易患“空调病”,室内空气差也会导致免疫力降低。长期处在这种密闭环境下,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忌饮食单一。三伏天高温天气多,出汗多,消耗大,人体也很容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些果蔬类的食物。但是不管天气怎么热,饮食搭配也不能少。果蔬、蛋白质食物、荤素搭配都要合理。

忌大口大量喝水。夏天容易出现口干缺水的情况,此时忌大口大量喝水,因为水分会快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建议每次喝水不要超过200毫升,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忌整日待在空调房中。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时就出汗,不要一整天待在空调房里,也不进行任何锻炼。建议夏季在早上或是傍晚适当外出运动,出出汗对身体好。

忌情绪中暑。很多人到三伏天就会出现各种情绪问题:心烦、焦躁、易怒。夏属火,与心对应,很多人出现脾气暴躁、心烦失眠等症状,都是因为心火太旺的原因,夏季气温高,易使人烦躁、怠倦,因此三伏天除了防中暑外,更要谨防“情绪中暑”。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重视心神的调养,是预防情绪中暑的关键。在三伏天多安心静养,不要遇到一些小事就急躁,一旦出现“情绪中暑”,建议闭上双眼深呼吸,以缓解自己不安的情绪。

抵御夏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打盹”,医学上也称为“夏季倦怠症”。夏季炎热,温度过高,使人体大量排汗,钾元素随汗液大量排出,导致人们倦怠疲劳、精神不振。日常膳食中,宜多吃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土豆、菠菜、海带、紫菜等。此外还要保证充足睡眠,最好能增加午睡,一般以半小时到一小时为宜。

留意慢性病

此季节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对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应结合节气特点加以调护,防止旧病复发或加重,并防止夏季常见病的侵袭。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并加强室内通风,尤其在闷热的天气中要注意使用物理降温。

有心脏病史的人群,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贮备氧气袋,在自觉胸闷气短之时使用。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的患者,应注意室内温度、湿度、通风换气,必要时吸氧。此外,还应禁食寒凉之品,中医有句名言:“形寒饮冷则伤肺。”

胃肠道疾病的人群,此节气要注意饮食的合理科学。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的人们要注意饮食有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应少食寒凉之物,以免加重病情。

因对有食谱 

由于天气炎热,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选择要以清淡芳香为主,因为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进补要能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这与情志调节一样。

1、素炒豆皮

材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2、西瓜番茄汁

材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3、补脾胃降火汤

材料:乌梅两粒,黄豆、绿豆、黑豆各三十粒,山楂几片,冰糖随意。

用具:砂锅、电炖锅,很方便,插电即可(如果大人孩子都喝的话就买大一点容量的,可以常备两个一大一小,如果只给孩子喝可以一人份量的)

方法:洗净食材,艾叶堂建议你在晚上睡前弄好,熬一夜,豆子烂烂的,给孩子连汤带豆一起吃,消食止渴,酸酸甜甜啊!如果白天熬制的话,可以提前先泡两个小时,煮时候要确保豆子熬烂。

饮用时间:从现在差不多可以喝到立秋,大人小孩皆宜!  

适应人群:所有人的保健,脾胃寒的少放点绿豆。

 

Next Post

三伏时节肛肠消暑要及时

周日 7 月 14 , 2019
在夏季一旦没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就会招惹肛肠疾病的困扰。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最重要的排毒器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