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更要防寒邪

明日入伏,不吃寒凉食物,拒绝一切冰镇饮品和酒,坚持在伏天喝热水,会把体内多年深入骨髓的寒气逼出来,还自己一个好身体。 

  夏季寒邪有哪些?

  阴暑:是指白天或夜间休息之时,过于避热趋凉而感受风寒之邪,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胸闷呕恶、肌肉拘挛麻痹等症状。

  夏季感冒:夏天多汗且食欲差,免疫防病能力下降。若避暑过于贪图凉爽,就易感受风寒湿邪而引发夏季感冒。以伤风为主者俗称热伤风,可见头痛、鼻塞等症状。以寒湿为主者称暑湿外感,其症身重,头痛如裹。其中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为主者称胃肠型感冒。

  关节肌肉病变:夏日贪凉,坐卧湿地,或居处潮湿,或涉水淋雨,或水中作业,或头身大汗淋漓而突然用冷水浇头冲身,皆易导致风寒湿邪侵袭关节、肌肉,致使其疼痛沉重或拘挛麻痹等。

胃肠炎:夏日睡卧贪凉,或子夜睡卧之时突然风雨交加又缺乏防护,或素体脾肾阳虚,又贪吃生冷瓜果,皆易引发胃肠炎。

  寒邪进入身体的途径

  对于阳气旺盛的人,吃一点寒凉的食物没有问题,只是那些体质虚弱、素来体寒的人群,平时就怕冷,一吃凉的就容易拉肚子,不敢喝凉水只习惯喝热水的人,确实要注意夏天尽量别吃冷饮、喝凉水。

    说到寒邪,中医里的“伏邪”理论认为,人体如果在夏季遭受寒邪侵袭,秋天可能容易出现咳嗽,冬天容易感冒。人们普遍认为冬季寒气重,其实不尽然。结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冬季普遍有暖气、穿的多,并不容易受寒,反而是炎热的夏季,人们习惯把空调温度开的过低,生冷冰饮不加节制,才最容易受寒。

  另一个引入寒邪的途径是进食寒凉之品。这里同样要强调人群和程度,只有在很热的时候贪吃冰镇的瓜果或冷饮才会致寒,夏季里适量吃些常温的蔬果并不会在体内形成寒邪。

   慎防寒邪伤人

  夏季养生的重点不是把寒逼出去,而是强调顺时而养,养护体内阳气。绝非喝越多热水或不沾凉的东西就能把寒逼出去。养阳一方面在于“养”——通过饮食、运动来促进阳气的舒达;另一方面在于“防”——防止阳气受压抑、遏制。

    具体方法包括在夏季适当吃些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夏季里安静地喝杯热茶,适当活动让自己出出汗,这些都有利于促进阳气的生发,符合“夏主长”的自然规律。防止阳气受损主要是避免长时间在空调温度过低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

  针对中老年人普遍阳气衰减、免疫力下降的体质特点,夏季尤其要注重保护阳气,减少空调、冷饮对人体的刺激,尽量不要在冷气很足的商场或超市卖场里逗留太长时间。

  即使开空调,温度也不宜低于26度。血瘀体质的中老年人往往有心脑血管疾病,防控重点在于使用药物和调整生活方式来控制血压和血糖。

  改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居住在低矮潮湿之地。晴天应多开窗通风,阴雨天外面湿度太大时则应少开窗,或利用电扇、空调、电热毯的除湿功能,保证室内湿度不超过60%,保持衣服干燥清爽,免受寒湿之害。

  避免外感寒湿之邪。夏日避暑不要过于避热趋凉,不要露宿室外或睡于室内通风处,午睡休息或夜间睡眠要避免电扇直吹人体,空调温度不要调得过低。天再热也不要赤身露体,睡觉时最好穿个背心,或用毛巾被将腹部遮盖,以免夜间感受风寒。还要尽量避免涉水淋雨,水中作业。头身大汗淋漓之时,切不可为贪一时之快,而用冷水浇头冲身。

    适当调补。年老体弱脾肾阳虚之人,必要时可采用温肾健脾助阳之剂,如以附子、干姜、白术、山药、茯苓、薏苡仁等进行调补,以增强体质,减少寒湿之邪伤人。

    少吃生冷瓜果。老人、儿童和体弱多病者尤其不可贪吃冷食冷饮,并应适当进食一些具有健脾厚肠除湿作用的药食,如扁豆、绿豆、薏苡仁、山药、芡实、赤小豆、莲子等。

 

Next Post

今日入伏吃饺子

周一 7 月 16 , 2018
今日入伏,此后进入三伏天。初伏又叫头伏,是一年中最热暑天的开始。初伏为固定的10天。那么,初伏吃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