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时节艾灸养心祛火

立夏时节,暑气渐起,外有感而内有应,因此,立夏之后,心火也会逐渐旺盛,使得人比较容易暴躁。日常生活习惯中应该注意保持心情平和,适当纳凉乘凉,同时配合艾灸养生。而立夏时节艾灸养生的重点,就在于养心气,祛心火。

寒病夏治正当时

冬病夏治源于《黄帝内经》,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

此时治疗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或彻底根治疾病的效果。

所谓寒病,泛指一切因体内阳虚所致的各种喜热怕冷、遇寒加重,或秋冬季加重春夏减轻的季节性病症。

如寒性哮喘、关节炎(老寒腿)、风湿、颈腰椎病、慢性腹泻、痛经,以及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疲乏力等得热则舒的病症,统称为寒病或冬病。

立夏养阳重在养心

传统中医认为,立夏时节,天气渐热,植物繁盛,人的心阳会逐渐旺盛起来,直至盛夏达到高峰。四季中夏天属火,火气通于心,加上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令人烦躁不安,故立夏养生要注意“养心”。慎起居。《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立夏过后气候变化比较显着,应晚睡早起,以顺应阴阳变化。同时,应养成午睡的习惯。
慢动作。立夏过后气温渐升,易出汗,汗为心之液,若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因此,应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打太极拳、健步走、慢跑等。运动的最佳时间是早上6至7点和傍晚6至7点,早上温度适宜,傍晚则是最适宜人体运动的时段。运动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以减少心脏负荷,防止心肌缺血发作。运动后应及时补充体液,少量多次饮水。调情志。立夏时节天气渐热,“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而且机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因此,应戒怒戒躁,保持笑口常开,恬淡虚无,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使其保持正常状态。清饮食。立夏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食用过多油腻、易上火食物,会引发痤疮、口腔溃疡、便秘等病症。因此饮食,以低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粗粮以及鱼、鸡肉、豆类、小米、山楂、杨梅、香瓜等。

艾灸穴位:

1、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为心包经的络穴,联结上、中、下三焦,艾灸本穴位可宁心安神、理气止痛,效果显著,因此本穴位被誉为是心脏的保护伞。

2、膻中。前正中线,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利上焦、宽胸脯、降气通络,可益气补中,阻挡邪气,宣发正气,梳理胸中闷气。

3、心俞。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脏中的高温湿热之气由此处外输膀胱经,艾灸此处穴位可以散发心室中的热气。

4、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处。艾灸本穴位可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对于心火过旺产生的元气亏损,有较好的补足功效。

5、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可强健脾胃功能,增加身体的吸收消化功能,补足人体所需。

6、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艾灸三阴交有助于排出身体内的水湿浊毒。对神经系统的失眠、神经衰弱、心悸,心脑血管方面的冠心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的脾胃虚弱、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有防治作用。

寒性体质的艾灸

中医专家指出,最适合进行中医艾灸疗法的季节就是夏季。因为夏天穿衣少,即便不去医院,自己在家艾灸也非常方便,不像冬天在家脱了衣服施灸容易受凉。而且天气热,人体对温度就比较敏感,不容易被烫伤。最重要的是夏天施灸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

夏天外有炎热助阵,只要在体内同样提升阳气,内外夹攻,就可以轻松驱寒;秉最盛阳气而长的艾草,也到了药性最强的时候。夏季艾灸养生还是以强壮脾肾这两个先天根本的要穴为主,其中强壮肾的穴位可适当多灸。脾虚者还是要加灸中脘和足三里。寒性体质的朋友,在夏季经常艾灸以下6个重要的穴位,可以彻底改善自己的寒性体质。

1、大椎穴。大椎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属于督脉,有通督行气,贯通督脉上下之作用,同时如果有感冒,过敏性疾病,热病,癫痫,颈椎病,治疗取穴大椎也是首选,都是在治疗寒凉疾病,那么大椎在上焦,治疗寒凉的疾病大椎也是首选穴位。 

2、关元穴。位置:在我们的肚脐下面大约三寸的位置。关元穴是一个具有很好养生以及强健身体功效的穴位。长期对这个穴位进行艾灸,能够有效的调理气血,并且对于补肾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我们的肚脐以下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关元穴,正有“一穴暖全身”的功效。中医学讲:寒者热之。一般体寒人群,在家可以借助艾灸、艾灸贴等热灸关元穴,在一定程度上能调理寒性体质。

3、申脉穴。体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跷。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布有腓肠神经和外踝动脉网,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适用人群:寒性体质;中老年朋友;经常伤风感冒、腹泻、怕冷的人。

因为阳跷通膀胱经,而申脉本身就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所以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用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

4、足三里。足三里也是四大养生穴之一,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侧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处。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要穴,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经常艾灸足三里加快全身气血的运行,让身体暖和起来。

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寒性体质不好的人一般脾胃都不是很好,艾灸足三里能够很好的改善脾胃功能,从而改善寒性体质。

5、后溪穴。后溪穴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后溪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尺侧,微握拳,当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道家医学里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一般艾灸几分钟后就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身体就会像熊熊燃烧的火炉一样,暖彻心扉。

6、命门穴。补肾壮阳灸命门,命门是人体生命之门,先天之气蕴藏所在,生命的根本。临床上,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下利清谷,或五更泄,男子阳 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舌质淡,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生发和推动作用,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Next Post

立夏时节刮痧养心养脾解胸闷

周三 5月 12 , 2021
夏季养心,不过如果出汗过多,消耗过大,那么身体储存的阳气就会大量外泄,身体容易出现心慌气短的情况,因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