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妥春捂安渡换季

春天,“乍暖还寒时”气温忽高忽低,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却发现一整天阳光普照。昼夜温差大,常常让人猝不及防,一不留神就容易发生感冒、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俗话说“春捂秋冻,老来无病”,适当的“捂”可以抵御冷风通过毛孔侵入人体。

衣着可下厚上薄

春捂是指在春季刚转暖时,不要过早地脱掉棉衣。如果穿衣减得太少,一旦气温降低,人体体温调节中枢遭遇突然袭击,身体来不及反应,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同时,春季病菌大量繁殖,极易乘虚侵袭人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俗话说“诸病从寒起,寒从足下生”,黄守清认为,初春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的侵袭。爱美女性如果过早换裙装,可能引起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疾病。

另外,春季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

这些部位很关键

春捂究竟该捂哪儿呢?黄守清告诉记者,首先是重点“捂”头颈与双脚,以避免患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其次,手腕、腰部、肚脐、小腿也是“春捂”的4个关键部位。

1.手腕。此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温暖全身,所以“春捂”要捂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

2.腰部。人体的阳气之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常出现腰膝酸软、怕冷、尿频或容易困倦疲乏的症状,此处不可受凉。

3.肚脐。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神阙穴可以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这个部位的保暖。

4.小腿。有些人在天寒时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中医认为这种表现属于阳虚,这时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外侧。

冠心病人群要春捂

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一年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11~1月和3~4月。究其原因,春天虽然气候由寒转暖,气温变化较大。人体在受到冷暖刺激时为维持正常体温,心脏会改变频率和增加血压。尤其是对冠心病患者来说,冷暖不定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所以,冠心病患者要做好“春捂”。

捂对温度。想要捂对,掌握天气情况很重要,当发现温度<15℃时,要注意多穿衣;另外在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就要开始捂。

捂对部位。前胸和后背是冠心病患者春捂的重点部位,保证心脏前后的温度后,春“捂”应遵循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也要注意在减衣时先减上衣,再减下衣。

捂要适度。每年初春都会有不少患者因为“捂”过头了导致上火或热伤风。“春捂”要适度,应该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如果感觉不冷,同时在日常活动中不冒汗、不吃力,说明身上的衣物是合适的。如果行动的时候明显冒汗,则要适当减掉衣服,否则容易感冒,有悖于春捂的初衷。

Next Post

春分时节杂合而食补脾养肝

周日 3 月 24 , 2019
春季特别是到了充分时节生机蓬勃,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除了要做好全身调节外,饮食调养也特别重要。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