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的一些禁忌证需要特别留意,包括局部皮肤破损、炎症、不明肿块、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的局部,或局部可能存在的肿瘤、外伤骨折、脱位等情况;骨髓炎、蜂窝织炎等局部的感染性疾病以及急性传染病,如麻疹、水痘、病毒性肝炎等;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或正在出血、内出血的部位等。
任何一种方法如果能够得到合理地使用,哪怕是有毒性的药物,也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如砒霜用来治疗白血病。但如果使用不恰当,再好的方法也可能带来风险,所谓“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小儿推拿是通过穴位、经络等调整气血、阴阳、脏腑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在施行手法时,应以小儿舒适、放松、愿意配合的状态为佳,小儿哭闹、过饥过饱状态下都不利于推拿疗效的发挥。应选择适当的体位,充分暴露治疗部位,配合推拿介质,防止擦伤皮肤,注意防风保暖,做到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才能更好地发挥效果。
医生给家长推荐的用于调理或保健的穴位和手法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安全性排在第一位,操作难度不大,时间不长,部位多以四肢远端为主,配合部分头部、背部和腹部的穴位,如开天门、捏脊、摩腹等,用轻柔的手法操作即可。千万不可越界操作,按揉颈部等神经、血管较丰富且分布表浅的部位。一些治疗性、技巧要求较高的手法,如拿肚角等,家长也不要操作。
操作:以两拇指指腹交替从两眉正中推向前发际,称开天门,又称推攒竹。
功效:疏风散邪,通鼻窍,开窍醒神,调节阴阳。
操作:两拇指指腹自眉心同时向眉梢分推,其余四指轻放在头部两侧固定,称推坎宫。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醒脑明目,止头痛。
操作: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穴位。
功效:通鼻窍,止涕。
操作:两拇指桡侧自前向后直推为推太阳。两拇指或中指指腹置于该穴揉动,称揉太阳。
功效:疏风解表,调节阴阳,清利头目,止头痛。
注意:保健时,如孩子没有任何不舒服,此穴位可顺时针操作;但如孩子有感冒、发烧等外感症状时,需要逆时针操作。
操作:以两拇指或中指指腹于穴位处按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效:疏风解表,镇静安神,定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