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话养生  

常言道“小寒胜大寒”。新年伊始,天气晴朗,气温平稳,让人度过了一个愉悦的元旦假期。不过冷空气已经在路上了,据气象预报,新年的第一周工作日,北方大部分地区又将开启“冷冻”模式,6日到8日有一股强冷空气再次入侵。

眼前功课

“寒为阴邪,常伤阳气”。小寒是一年中第二十三个节气,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在“小寒”强冷空气莅临之际,人们应遵从《黄帝内经》冬季养生的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外出注意防风防寒。

1、6号到8号强冷空气带来大风降温,气温大幅下降,天气十分寒冷,注意防风防寒防冻。

2、北风呼啸时,请远离大树、广告牌等临时搭建物,谨防高空坠物,注意出行安全。

3、冬季天干物燥,易引发火灾,日常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煤火取暖用户注意防范一氧化碳中毒。

4、冬季体弱人群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多多关注气温变化,注意做好健康防护。

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最寒冷的节气也是阴邪最盛的时期,多食用一些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虽然小寒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但进补并非吃大量的滋补品,按中医理论,滋补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因人施补。注意减甘增苦,进补不要盲目,一定要有的放矢。按照传统中医理论,滋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应多食一些温热食物,如羊肉,猪肉,红枣,桂圆,山药,芝麻等。

处于隆冬时节的小寒,要特别注意多食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防御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在适应不同季节进食恰当食物,可以达到养生目的。冬季人们为御寒,习惯进补而日常少动,体内易生热生痰,食用萝卜能止咳嗽,解消渴,通利脏腑之气。

起居养生

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引’,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保暖是第一要务,尤其是对肩颈部、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对于老人家,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个时节,宜早睡晚起,可做一些舒缓的导引动作,如静坐后,双手叉腰,向左右用力扭动身体。此时的饮食可以适当地增加“苦”味食物,有助于解热去火,清热润燥,疏泄内热过盛引发的烦躁不安。同时要少食甚至远离寒凉食物,这对于平衡人体阴阳、增强抵抗力是非常重要的。阳虚的人,在没有上火的情况下,饮食上可以选用适量的牛肉、羊肉等温性食物来滋养脏腑,可多吃核桃、芋头、枸杞、海参、羊肾、益智仁、杜仲等补益肝肾之品,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温补一定要适量,并且要忌生冷,饮食还是以清淡为主。特别是血虚的人适宜吃些温性食物,如羊肉、鸡肉、鳝鱼、海虾等。但要注意分量,不可过量,否则,过多食用温性食物会容易上火,损阴津,口腔容易溃疡,容易引起咽喉炎等。当然对于体质偏热、偏寒,易上火者应注意缓补的原则。另外,出门前、归家后,宜饮一碗热辣辣的红糖姜茶,以温通经脉、驱散寒湿之邪。

运动养生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如清晨慢跑、跳绳、踢毽等。运动好了,精神上得到放松,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小寒时节养生应顺应天时,所以应当藏阳、护阳、养阳,避寒就温。在寒邪最盛之时艾灸关元穴、涌泉和肾俞穴,可以起到“雪中送炭”般的补阳效果。

小寒时节的运动原则:

要在日出后开始锻炼

准备运动不可马虎

运动要适度,拒绝剧烈运动

小寒强身四搓

利用空闲时间按摩身体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驱寒和调理身体的双重功效。

搓足心——暖脚补肾

搓腹部——保健脾胃

搓腰部——补肾壮腰

搓颈部——暖身驱寒

小寒防寒四暖

冬季养生首先提倡“藏”阳气、防寒冷,寒邪入体,很容易生病!

头颈要暖——围脖帽子

腰背要暖——晒晒太阳

腹部要暖——试试按摩

脚部要暖——热水泡脚 。

养肾为先

中医上有一年四季中“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的原则,所以冬季最应该养肾,而且也是养肾的最好时机。 

按摩养肾。按摩疗法是冬季养肾一种很不错的有效方法。推荐两种按摩养肾的疗法:一是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谓“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二是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这种方法,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作用。

药食同源补肾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实际上也是中药,比如:山药、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时也可以多食一些炖羊肉、鸡汤、鸭肉等一类温肾补肾的食物。中医还认为五谷可以补肾,历代养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饮食,需要以“五谷为充,五果为养”,也就是说人每天必须摄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主食摄入不足,容易导致气血亏虚,肾气不足;五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因可生吃,可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所以经常食用,可辅助五谷使人体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因此,平时适当摄入一些益肾、养血的食物,对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人们是大有裨益的。

重在养心

小寒养生着眼于“藏”。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心绪安宁,比如,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忌情绪过度波动。小寒时节正处于元旦后、春节前,对于上班族来说,正是一年之中工作最繁重的时候,人体极易疲劳,耗精伤神。因此,在这一段日子,尤其要注意休息,保持心情平静,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对于老年人来说,更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气血和顺,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降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病风险。还有一些人在这个季节容易显得意志消沉,这可能是患上了“季节性情绪病”。季节性情绪病是精神抑郁症的一种。患者每每在阳光减少的日子,对身边事物提不起兴趣,还伴有嗜睡、多吃、易怒、过敏等病症。有抑郁情绪的老人可以在这时坚持多晒太阳,还可以每天做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尤其是静坐和冥想的练习,这样能让心情舒缓下来。情绪低落时,不妨做其他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尽量与人接触。还可以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培养一些适宜的兴趣爱好。同时,要注意生活起居,按时休息和睡眠。

小寒习俗

画图数九

二十四节气小寒节气最初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说早年黄河流域的农家每逢小寒,家家时兴用“九九消寒图”来避寒养生。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凰”,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冶情的养生方法。

吃菜饭

小寒吃菜饭是老南京的习俗。南京人对小寒颇为重视,人们会用糯米加生姜、矮脚黄、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一起煮成菜饭。古时,南京人对小寒颇重视,但随着时代变迁,现已渐渐淡化,如今人们只能从生活中寻找出点点痕迹。

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节气,也是阴气最盛的时期。

南京菜饭中糯米补中益气,健脾暖胃,能增强机体抵御寒邪的能力;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汗解表,温肺散寒之功效。再加上南京特产矮脚黄、香肠、板鸭,药食双补,美味可口,冬日里吃完后特别暖和,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到了小寒时节,也是老中医和中药房最忙的时候,一般入冬时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时,有的人家会再熬制一点,吃到春节前后。居民日常饮食也偏重于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汤最为常见,有的餐馆还推出当归生姜羊肉汤,近年来,一些传统的冬令羊肉菜肴重现餐桌,再现了南京寒冬食俗。

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南京人在小寒季节里有一套地域特色的体育锻炼方式,如跳绳、踢毽子、滚铁环,挤油渣渣(靠着墙壁相互挤)、斗鸡(盘起一脚,一脚独立,相互对斗)等。如果遇到下雪,则更是欢呼雀跃,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会全身暖和,血脉通畅。

吃糯米饭

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腊八粥

饮食上“小寒”节气中就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Next Post

古琴养生调节情志雅乐滋润提高免疫力

周四 1月 7 , 2021
作者简介:  毛若福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诸城派古琴第七代传人,广陵派古琴第十三代传人;临沂大学音 […]